网站首页 > 创业报道 > 科技创业 > 创业明星之三个浙江少年的创业故事

创业明星之三个浙江少年的创业故事

    丁磊:家乡的“平淡”日子
    旧历2002年的大年廿九,在网易股价的一路飙升中,春风得意的丁磊驾着大切诺基风尘仆仆赶回老家奉化,参加奉化中学89届(2)班同学会。
    按约定,这个聚会的时间是晚上8点。但一直到10点多,丁磊才出现在老同学面前。班主任江老师向这个中国大陆首富要300块钱的活动费,可丁磊搜遍全身竟然也找不出300元现金。他说他身上只带信用卡。这笔钱到第二天才交上。
    这算是这个首富荣归故里时发生的唯一一个够得上故事的素材。别的,怎么看都显得平淡。
    浙江省奉化中学现任政教处主任江鸿老师是丁磊中学时代的要好哥们,他告诉我们,丁磊的老家就在惠政西路这一带。自折挂百富排行榜之后,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丁磊接父母离开奉化,去了广州。
    笔者在浙江省奉化中学找到了丁磊的足迹。1986年9月,丁磊考入奉化中学学习,成为当时高一(2)班56位同学中的一分子。江鸿跟他是同班同学。
    在江鸿的记忆里,10多年前的丁磊学业平平,入学时在班内的排名只有四五十位,跟当下“首富”名号很不对称。“可喜的是,每次考试,他的排名总有进步,不过最好时也只在第十至二十位之间,从来没有杀进班级前十名,更别提在年级内的排名了。”
    3年后的高考,丁磊交出的成绩同样一般:他以高出重点分数线1分的成绩有幸被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录取。只不过,这是丁磊喜欢的大学,他很早就被西部这所藏着大量电子类书籍的高等学府迷住了。
    “教育界现在正热衷探讨‘第十名现象’,说的是,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成绩排在第十位上下的那几个,有望成为日后最出人头地的一个。我现在想想,丁磊这个个例也是符合‘第十名现象’的。”江鸿这么评价他的老同学。
    当然,学业平平的丁磊也有锋芒显露之处,他在中学时代的行为癖好就强烈地表现出技术“偏执狂”的特征。
    丁磊从小就喜欢无线电。初一时,他第一次成功组装了一台六管收音机,那在当时是一种最复杂的收音机,能接收中波、短波和调频广播。那时的丁磊认为自己将来最骄傲的职业就是成为一个电子或者电气工程师。
    江鸿回忆:“他很爱动手,每次到他家里去玩,总看到他在拆这个闹钟,卸那个收音机。他的父亲是当时国营奉化食品厂的技术副厂长,可能是遗传的因素,他从小对技术充满了兴趣,总喜欢一个人静静地钻研。”
    所幸的是,当时的奉化中学已经是浙江省内一所着名的重点高中,有一定实力让学生接触到先进技术。那时候,奉化中学有几台苹果机,学校借此成立了一个电脑兴趣小组,丁磊想都没想就参加了。这可能是他第一次触摸计算机。至于有没有因此种下对计算机技术的迷恋情结,我们不得而知。
    陈天桥:总想冒尖
    他的照片与前全国总工会主席尉健行的照片一起放在了母校的“英才辈出”栏里;他被评为全国信息产业系统劳动模范;他被称为中国网络游戏之王;他坐上了胡润版中国内地百富榜的第十把交椅……
    陈天桥出生在新昌县澄潭镇一个叫东坑坪的小山村。在媒体视野中,陈天桥的故事常常从1990年入复旦经济系开始,之前的历史很少为人知晓,颇有点“英雄不问出处”的味道。
    虽说出身农村,但陈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父亲是上海导航仪器厂的工程师,母亲是新昌城关中学的英语教师。幼年的陈天桥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启蒙,这对其可谓是受用终身。不久,母亲把陈天桥接到城关镇上幼儿园。陈离开东坑坪小村,在新昌大佛寺脚下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
    不过,陈天桥对东坑坪有着某种特别的感情,那里毕竟有他的根。陈的婶婶告诉记者,去年清明节,百忙中的陈天桥还从上海赶回小山村,看望家乡的爷爷奶奶、伯伯婶婶。
    还在新昌城关时,陈天桥更是经常回老家澄潭。有一次回去,陈看见路上有两只大公鸡在争斗。这个已念小学五年级的小男孩因为较早离开农村,少有机会看到这么精彩的表演,便不顾母亲的催喊,愣是蹲在路边津津有味地看了半个多小时,直到公鸡们精疲力竭不想再斗了,演员和观众才都郁郁而散。
    回到城关后,陈天桥迅速写了一篇观后感,还拿给老师看。“看了文章后,我发觉这个学生观察事物的角度很特别,观察很细致,文章也写得很不错。当时就在想,耶,这小孩写斗鸡怎能写得那么精彩?后来我去做家庭访问的时候,才从他妈妈口中得知,陈天桥观察了半个多小时。”城关南明小学的蒋惠球老师是陈小学四五年级时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随后,他还把这篇文章寄到全国性刊物《小学生优秀作文》去,不想就发表了。
    俗语有言:三岁看大。初中时代的陈天桥就心怀强烈的冒尖意识,不甘于寂寞,对班长一职表现出雄心勃勃的占有欲。正如现在的他曾多次表示要当网络游戏界的主流人物,公司盛大网络要成为行业规则的制定者。
    有人说,新昌的大佛让新昌人的性格中带着一种“佛性”,那是一种聪慧、敦厚和安分、淡泊集于一身的个性。不过,大诗人李白“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两句诗似乎更能诠释出陈天桥的个性和抱负。
    当浙江人坚韧、精明和投机的本能,遭遇复旦经济系高才生经纶世务的务实头脑,“面如重枣,不苟言笑”,31岁的陈天桥还像一个游戏玩家吗?也许看客们还可以感慨一声:他竟然是做游戏的!
    郭广昌:寒门走出的明星富豪
    清明节这天,70多岁的吴加清老人在东阳市区的家门前悠闲地锄着花草。他还不知道,19年前的得意门生郭广昌此时正在万里之外的陕西黄帝陵,以“民间主祭人”的身份祭奠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帝。
    吴加清是郭在东阳中学念高中时的班主任。老人从教一生,桃李满天下,但他对1985年毕业的郭广昌记忆尤其深刻。当记者赴东阳向他了解郭求学的情况时,吴老师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我当班主任,主要关心学生两件事,一是身体,二是看他们有没有加班加点。三年当中,郭广昌基本上没有违规的地方,我都没机会找他谈话。每天的早锻炼,他都跟在我后面跑,没缺席,没掉队,没偷懒。我知道他经常去图书馆,学习课堂外的知识,但这也没错啊!而且他学习也很努力,每次考试都在前几名,很稳。”
    “不过,你说这个学生很听话吧,他倒也不是那种你讲到哪他就做到哪的学生,他很有主见,不盲从。当时班上经常搞活动,我会让学生写个活动总结或感想什么的。其他学生的总结都交上来了。惟独没有郭广昌的。他觉得这没必要总结,也没什么可总结的,与其说大话套话,还不如一言不发。我也不生气,我还是尊重他的个人想法的。”
    “后来,他给我写信,说自己在大学里除了学哲学,还读了很多力学、数学的书。他不仅想读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生,还想攻读物理学的博士学位。他说虽然自己并不一定能成功,但进取心决不会消退。”
    吴老师为学生的远大抱负和志向感动了,他不知道,郭广昌有太多的理由要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要出人头地。
    20多年前的横店没有影视城,当时横店人的日子是清苦的。在那里,农民的儿子想离开农村,只有两条途径:读书,或者去做建筑工人。家境贫寒的郭广昌选择了读书,而且得到了家人的一致支持。
    在吴加清老师的印象里,郭广昌在东阳中学的3年中很少回家。就连长长的暑假,他也经常泡在学校图书馆里看书。其实,郭广昌是不能回家。
    农村学生的暑假要挨一个农忙,郭广昌倒是很想回家帮忙的,就是帮母亲煮一锅饭也好。可是,姐姐和母亲都不要他干活,只要他好好读书。而且,郭家离东阳中学有20公里路,他回一趟家要走四五个小时的崎岖山路,第二天还要麻烦姐姐用自行车载他回学校。郭广昌发现,他回到家不仅帮不上忙,反而还要分家人的心。但他又不忍看着父母、姐姐劳作,自己一个人悠闲。矛盾的少年郭广昌只好回到东阳中学图书馆。只是觉得自己欠家人的债更重了,烙在心头的亲人嘱托更深了。
    1993年,事业起步不久的郭广昌已有能力让父母过上好点的生活了。他在横店买了块地皮,建起一栋5层高的楼房。当了半辈子泥水匠的郭父,年轻时四处替人建房,这次终于住进了儿子为自己建的楼房。
    “广昌原本想接父母去上海住的,他搞房地产,房子也多,可是我父母亲习惯不了上海的生活。但广昌是很孝顺的,虽然工作很忙,可他每个星期都会打电话来问候父母,电话那头总是‘老娘’、‘老爸’喊着。”郭广昌的姐姐说。
    现在,郭广昌给两个姐姐都盖了新房,还给二姐家买了辆出租车,让大姐收了生意摊子,从15里外的吴宁镇搬来跟父母住在一起,专职照顾。郭还主动承担了大姐两个小孩的学业费用。
    在横店采访时,远近的村民都能清楚地告诉记者哪间房子是郭家的,就连横店街头踩三轮车的外地小伙也一点不含糊。郭广昌在横店的知名度丝毫不减徐文荣。郭的大姐说,“弟弟没有忘了根,他说他一定会回报家乡。”
上一篇: 大学生李毅的创业故事 下一篇: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四大死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