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创业项目 > 特色餐饮 > 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积极投身创新型国家建设
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新年伊始,中央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胡锦涛同志在会上,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号召: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用15年的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握全局,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准确把握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和国际竞争的态势,深刻反映当今世界和中国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2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又正式发布,这是我国建设创新型 家的纲领性文件,全面落实《决定》和《规划纲要》,必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沿着科学的轨道又快又好地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当代大学生要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
一,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还存在着增长方式粗放,产业技术水平低的问题,使资源和环境压力日趋沉重;在大规模引进先进技术,有力地推动产品技术更新换代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还存在着忽视消化吸收和创新,重复引进和对引进技术持续依赖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尽快解决,就会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如何选择我国的科技发展战略,对科技发展作出前瞻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部署,将直接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直接影响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的进程.
环视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和其他文化的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最强大的力量.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不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就把握不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因此,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美国所以被号称世界上第一号经济,军事强国,就是因为它拥有众多的世界级顶尖人才,在多种学科,多种领域有居于世界一流的创新.仅以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为例,从1941年到2004年,美国是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最多的国家,共获得198次,而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国学者还没有拿到一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当然,我国也有许多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大师,也有不少居世界前列的科研成果(从历届全国科技大会获奖名单中可以反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技创新的总体水平还有不少差距.因此,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始终强调坚持自主创新,并为此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到现在把自主创新明确作为国家战略,无一不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经验的积累和升华.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适应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基点, 在党的十六大上提出要制定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新一届政府则将制定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当作要着力抓好的一项重要任务,温家宝总理亲自担任规划领导小组组长,整个规划制定历时近三年,直接参与人员达2000多人,创造了新中国建立以来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规划制定纪录.这一规划立足国情,面向世界,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与部署.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既反映了我们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也反映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新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创新和创新型国家的特征
1,何谓创新 在不同学科,不同领域对"创新"涵义和标准的理解和要求是不同的,创新的水平和等级(世界级,国家级,地方级……)也有明显的区别,但是异中有同,不同创新要求中也存在共性."创新"的一般性内涵是:创造性的,突破性的,理由充足性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它具有如下三个重要特征:
一是创造性.顾名思义,创新具有"始创","修旧"之意.从古今中外的历史来看:"创新"的主要特点是"始创",即前无古人,独自创造.我国古代三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当时在世界上是首创的;西方国家三大能源发现(蒸汽能,电能,原子能)也是首创的.首创的意义在于第一个揭开了世界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秘密,第一次揭示了某种内在规律或发现,发明某种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引起经济,社会的重大变革.
二是突破性.凡是创新,必然对原有思想,理论,技术,方法等有重大的突破,并提出新的思想,理论,技术,方法等等.马克思说:"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预料未来,而只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马克思,恩格斯就是突破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亚当?斯密,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和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等学说的局限性,同时吸收了他们学说中积极,合理的东西,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爱因斯坦突破了牛顿把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割裂开来的绝对的,机械的时空观,揭示了高速条件下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变化规律,创立了狭义相对论与广义相对论,为日后世界上一系列重大科学技术创新奠定了崭新的理论基础.
三是理由充分性.任何创新都是建立在充分的根据之上,具备充足的理由,决不是凭空想象,更不是胡思乱想.19世纪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经过40年的艰苦深入的调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极为丰富的氏族,部族,部落等等方面的材料,并加以科学梳理和探索,写出《古代社会》这部巨著,在充分理据上揭示了原始共产社会的产生发展规律.
2,何谓创新型国家 根据目前世界上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不同方式,学术界把世界各国分为三类:一是资源型国家,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二是依附型国家,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三是创新型国家,主要依靠科技创新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创新型国家具有下列四个重要特征:
一是科技创新成为促进国家发展的主导战略,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一般在70%以上.
二是创新资金投入达到了一定的标准.目前的创新型国家,研究与发展(R&D)资金投入占GDP总值的比重都在2%以上.以2002年为例,日本和美国的R&D投入分别占其GDP的3.35%和2.79%,瑞典和芬兰也都超过了3%.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在全球R&D投入中,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占86%;在国际技术贸易收支方面,高收入国家获得全球技术转让和许可收入的98%.
三是具有很强的自我创新能力.目前的创新型国家,对引进技术的依存度均在30%以下.例如韩国通过自主创新,用10年左右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四是创新产出高.这些国家的高技术产业是制造业产品贸易的主体,服务业向高端迅猛发展.美国,爱尔兰,英国和韩国制造业出口尤其具有技术密集的特征.据世界银行统计,2004年全世界GDP总值40.11万亿美元,美国为11.75万亿美元,不足世界人口5%的美国创造了世界GDP总值的40.11%.
现在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
三,如何才能创新
从古今中外许多大科学家,大思想家,大文学家的实践经验中可以看到:创新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而是主客观条件巧妙结合的产物,是多种因素的结晶.
1,主观上具有创新精神是实现创新的前提.从主观条件来说,科技工作者要想实现重大创新,必须具有忧国忧民的意识,刻苦钻研的精神,求真务实,厚积薄发的学风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我国许多老一辈杰出科学家,为了建设祖国,振兴中华,不留恋欧美优厚的经济待遇和工作条件,以赤子拳拳之心报效祖国,而且他们具有渊博深厚的专业知识,顽强拼搏,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无私地奉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中国建立了丰功伟绩,他们那种高尚的精神境界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行为,为我们后学者树立了一座丰碑和学习的榜样.我们目前个别科技工作者,过分计较个人得失,不大关注国家,集体利益;治学不够严谨,扎实,根浅轻浮;探索不够刻苦努力,投机取巧成风.如不克服上述不良习气,要想实现创新无疑将是一枕黄粱.
2,良好的客观环境有利于人实现创新.从客观条件来说,必须要有良好的学术环境,才能有利于杰出人才的成长和新发现,新创造的涌现.所以要大力提倡,鼓励,推动人们自由思考,大胆探索,勇于争鸣的风尚,反对学术"一言堂",用"长官意志","行政命令"干预科学技术和判断学术,理论的是非的不良倾向.要加大科学研究的投入,特别是基础科学,前沿科学,思维科学的研究经费,克服只重视物质生产,轻视科学研究的短视眼光.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所以产生诸子百家的繁荣景象,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当时学术环境比较宽松,有"百家争鸣"的氛围.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美国高等研究院,所以号称为"聪明王国","学者天堂",所以能做到世界精英云集,发明创新辉煌(其中有19名诺贝尔奖获得者,32名数学领域最高奖励获得者,爱因斯坦是当中最耀眼的明星),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该院有良好的学术环境,且经济待遇优厚,学者,教授们能够天马行空地自由思考生命,宇宙及其他一切问题,而不受世态事物所牵绊和束缚,更不必为谋生而操心.
3,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是实现创新的基础.第一知识就是力量.一个人掌握知识的多少,往往意味着这个人水平的高低,能力的大小.但是知识与创新能力又不能简单地划等号.知识是对已知世界的了解,创新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做基础去创新,就像妄想在空中建楼阁一样虚幻缥缈.然而,突破不了现有知识规范的束缚,无疑开辟不出一个崭新的世界.一百多年前,当时的科学界几乎达成了共识,用金属制作的机械物品飞不起来.而出身是工人的莱特兄弟偏不信已有的理论,硬是埋头苦干,结果造出了飞机,飞上了蓝天.第二,经验是成功的总结.应用自己成功的经验,或者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开创新的局面,往往是聪明人的明智选择,可以少走弯路,快速取得成就.2005年湖南电视台采用手机发短信投票的方式吸引广大群众当评委,结果推出的"超级女声"红透了全国.其成功经验就是:突破了以往歌星只能由专业评委评选的规范模式,在选拔制度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然而,在知识和经验方面要注意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如何看待权威.权威是某个领域里掌握相关知识和经验的"超级富翁",但权威也只是掌握了已知的东西,对未来也是一片空白.因此,一旦你的探索突破了权威所理解的范围,权威就有可能是绊脚石,成为扼杀创新萌芽的杀手.因此,既要相信尊重权威,又不能迷信盲从权威.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开辟了蒸汽动力时代;法拉第发现了电磁理论,开创了电气时代;莫兹利发明了机床,奠定了机械文明时代,这三个人却都是工人出身,没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这些事例说明了一个道理:知识诚可贵,没有知识干不成事情.但是,被知识和经验的框框束缚住,同样不能实现创新,干成大事.创新就是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狂热的激情;创新就是要别出心裁,独辟蹊径;创新就是要打破迷信,突破常规,挑战权威.
四,增强意识,培养能力,为投身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好准备
当前,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科技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世界科技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哪个国家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哪个国家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拥有强大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就是拥有一大批能够在世界科技的前沿领域叱咤风云的自主创新人才,有一支充满活力,领军人物不断涌现,善于攻关,能打硬仗的科技创新队伍.科学技术所包含的各种要素中,人力资源是第一宝贵的.科学技术的竞争,往往是通过对技术和知识产权占有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谁拥有了数量多,质量高的人才,谁就能在科学技术的竞争中拔得头筹.因此,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制胜手段.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应当努力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积极做好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为投身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好准备,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未来的主力军.
1,克服阻碍创新意识和能力形成的障碍,努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标准化思维和知识无活力化是大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大敌.标准化思维包括功能固着,思维惰性和权威迷信.功能固着是指将某种对象的功能或用途看成是固有不变的,导致思维缺乏灵活性,独创性.在学习过程中,功能固着突出表现为"一题一解"的思维惯性,缺乏"一题多解"的灵活思维.权威迷信是指绝对相信所学过的知识,无批判意识,导致思想僵化和禁锢.一项调查显示,敢于当堂纠正老师错误的学生只有5.5%.权威迷信严重压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思维惰性是指学生不愿也不善于对学习内容作出深入思考.通常是考就学,不考就不学,这种功利性的学习方式对创新的阻碍非常明显.它不但造成思维惰性,也容易奴化人格.知识无活力化指所学的知识很少或不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本质上是知识吸收上发生僵化.知识的无活力化将导致两种影响创新思维的倾向.一是只见树不见森林:后果是使学生缺乏综合联想能力,所掌握的知识都是独立而互不相关的,它使得学生机械,片面地看待各科知识的结构,不善于加以相互联系,融会贯通.使学生对专业以外的知识持敌对的态度,对跨专业的理论设想嗤之以鼻.二是学不致用:后果是对所学知识无法学以致用,不仅容易淡忘所学知识,也会导致疏于学用结合,强化思维惰性.因此,大学生应当注意克服阻碍创新意识和能力形成的障碍,努力掌握科学的创新思维方法.创新思维本质上是由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和批判思维组成的.聚合思维很强调对已有信息和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发散思维则强调对未知信息和知识的想象和假设.批判思维则促使人们不断破除其思想认识中种种功能固着和思维惯性.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美国心理学家托伦斯在对创造性学生个性特质的研究中发现,他们的行为特征是:好奇心,不断地提问;思维和行动的创造性;思维和行为的独立性;想象力丰富,喜欢叙述;主意多,不随大流,不过多依赖别人;喜欢搞试验,顽强,坚韧;喜欢虚构,富于幻想.大学生要培养个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就需要有意识地培养与创新有关的个性特质.这其中主要包括意志力,观察力,乐观,独立,幽默,富于社会责任感等人格品质.
2,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做到既勇于创新又善于创新.创新意识是一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闯难关,敢冒风险的意识,是以创新的观念审时度势,以创新的勇气直面问题的意识,创新意识实质是一种不安于现状的怀疑意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否定原有的东西也许不难做到,但在否定原有东西的基础上提出新观点,新方法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如果能够完成这个过程就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体现.大学生从形成创新意识到积极参与创新活动,进而形成创新精神并勇于创新,至少需要具备两方面的条件.一是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开阔的知识视野.扎实的基础知识主要指所学的专业知识要牢固,掌握得要娴熟,能达到举一反三的程度.能够采用自己的语言把所学的知识准确表述并运用;二是具有强烈的探求意识与协作精神.强烈的探求意识,不仅可以促进对知识的追求和把握,同时还能增强个体的独立性格与建立新的思维理念,促进个体主动性的发挥,勇于实践,敢于失败.如果说勇于创新表现了一种勇气,一种精神的话,那么善于创新,就要善于借鉴,利用前人积累的成果,坚持"拿来主义",使世界上的一切先进知识,先进技术为我所用.
3,努力培养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一个科技攻关项目,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取决于参与这个攻关项目的团队成员是否具有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这个集体是否具有强有力的组织纪律作保证,团队成员在知识结构上是否具有综合性与互补性等等.所以,完成一个重大的科技攻关项目,不仅要求参加者专业基础理论扎实,各自具有不同方面的知识优势,以满足科技攻关本身所需要知识的综合性,而且还需要参与者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强烈的团队意识,高尚的敬业奉献精神,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在社会化程度愈来愈高的现代社会条件下,任何一项重大科研项目或科研活动的完成,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已非个体行为所能完成,而是需要由多人组成的集体或团队共同完成,建设创新型国家更需要我们有许多优秀的集体和团队,向着这一共同的目标,齐心协力,无私奉献.人的价值观决定了其思想动力的持久性,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功利诱因,但我们提倡团结合作,乐于奉献,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这样才能干成大事,成就大业.因此,当代大学生要努力培养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在参与创新大赛,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中,不仅要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更要注意培养自身的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才能为以后投身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好知识能力和品格上的准备.(戴跃侬)
思考题:
1,何谓创新 创新型国家有何重要特征
2,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增强自身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
上一篇: 创新意识与消防事业的发展 下一篇: 星巴克:“特色”是最有效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