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创业项目 > 金融服务 > 多层面金融服务:中国银行业急需金融创新

多层面金融服务:中国银行业急需金融创新

多层面金融服务:中国银行业急需金融创新
 在中国加入WTO后,银行业将直接面对外资银行的挑战,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当务之急恐怕就是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产生或引进的新事物,包括金融制度、金融业务、金融组织结构的创新等。
  纵观全球金融业,其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创新史。创新,是一个市场的活力所在。
  金融创新势在必行
  入世后,银行要应对新的激烈竞争,当务之急就是要进行金融创新。事实上,创新是一个市场的活力所在。纵观全球金融业,其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创新史。从国际金融格局看,目前创新已成了国际金融活动的主流,科技的进步正促使各国政府及监管当局鼓励本国金融市场创新。加之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带来的新风险,使银行对风险管理工具的需求大大提高;机构投资者也需要更多、更复杂的风险转换工具。很显然,伴随着中国金融业不断融入国际金融业,以及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商业银行如何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向客户提供更多更新的金融服务手段,已变成了一个十分现实和迫切的问题。
  90年代以来,全球几乎每一场金融风暴都与金融创新有关。
  所以,创新还需防风险
  从80年代开始到现在,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加剧一直是国际金融市场最为鲜明的发展特征。90年代以来,全球几乎每一场金融风暴都与金融创新有关。在众所周知的巴林银行风波前后,国际上曾发生过多起因金融创新工具交易失败造成巨额损失的事件。1994年,美国奥兰治县政府由于从事金融创新工具交易失败,损失20多亿美元,不得不宣布破产。
  金融创新工具的特点是高收益、高风险。首先,金融创新工具具有杠杆性,即以较少的资金成本取得较多的投资,以提高投资收益。一般是以原生工具的价格为基础,交易时不必缴清相当于相关资产的全部价值,只要缴存一定比例的押金或保证金,便可得到相关资产的管理权,到一定时期对已交易的金融创新工具进行反方向交易,而进行差价结算。这种“以小博大”的交易方式可能给交易者带来高收入,也可能带来巨额损失;其次,金融创新工具具有虚拟性,即证券所具有的独立于现实资本运动之外,却能给证券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特性。具有虚拟特征的金融创新工具的价格变化脱离了实物运动过程,它一旦形成,就必然会导致一部分货币资本停留在这种能够生息的有价证券之上,以获得风险利润的管理权。金融创新工具的虚拟性所产生的市场后果是,金融创新市场的规模大大超过原生市场的规模,甚至远远地脱离原生市场。如我国进行国债期货试点过程中,1995年初春国债期货的日交易额达到8500亿人民币,实际上,这一数据是可利用的相当国债期货市场容量的几百倍,甚至几千倍。国债期货每日转手率如此之高,足可以看出国债期货的虚拟性。透过如此之高的虚拟性,我们可以想象金融创新工具所带来的高风险。
  金融创新所带来的风险不单单是金融创新工具交易中的风险,它使金融机构面临着未曾经历过的一些经营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利率风险的增加。在金融自由化与创新过程中,金融机构的负债结构发生变化,“固定利率负债”比例不断下降,“变动利率负债”比例不断上升,从而使金融机构的利率敏感性提高。当金融资产与负债的利率敏感性都大幅度上升时,金融机构就将自己置于利率多变的风险之中。
  其次是负债的增加。金融创新使金融机构所经营的业务范围扩大,许多新兴的表外业务不断出现。表外业务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减轻了资本需求量的压力,但却增加了它们的负债。稍一疏忽便会使金融机构从中介人变为债务人,金融机构因此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如果正赶上市场资金紧缺,它还会使银行等面临流动性风险,使它们的信誉度遭到破坏,导致银行等经营更加困难。
  最后是清偿力风险的提高。70年代以后,由于直接投资的兴起和“脱媒”危机的发生,廉价资金来源减少,银行等一些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上升。竞争又引起银行等机构的利息收入下降,服务成本支出增加,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边际利润率下降,使得它们的资本积累放慢,这些无不对它们的清偿力构成威胁,一旦金融机构没有足够的清偿力应付客户提存,则其生存危机就会变成现实。
  缺乏市场调查、盲目推出金融品种。贪大求洋,营销滞后,嫌贫爱富。
  创新,问题多多
  我国目前金融创新中存在着的问题有:缺乏市场调查、盲目推出金融品种,贪大求洋,片面追求“新”与“鲜”;营销工作滞后,限制了创新品种的拓展。目前,我国金融业的运营条件还不够成熟,还没有建立起以营销管理为核心的业务管理机构,在营销工作中,重推轻销的色彩较浓,只满足于推出新的金融品种,却不搞好市场营销,致使一些好的金融品种长期处于休眠状态;创新品种结构不合理,“嫌贫爱富”现象较为严重。近年来,各行推出的创新品种,大都只着眼于高收入阶层,如汽车、住房贷款等,而对中低收入阶层的创新品种却很少,这样,就使大量中低收入者无法踏入消费信贷的大门;手续复杂繁琐。由于一些金融机构过于强调风险防范,制订了一些过于严格的条款,使很多消费者踏不过“门槛”,只能望而止步。如助学贷款,本是群众喜爱的金融品种,但因条条框框较多,使这项本来充满生机的业务一直不能火爆起来。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在搞好金融创新工作中,下面几点不可忽略:
  金融创新的着眼点要立足于市场及客户,追求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金融创新是为金融业经营效益服务的,是增强自身实力,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也正因如此,每一项金融品种的创新,都要与客户紧密联系起来,与追求经营效益最大化结合起来。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我们创新的金融品种,既要考虑我国的国情,又要符合市场需求与消费者的需要,各金融机构,不管创新何种金融品种,都要把市场及客户放在首位,准确权衡创新品种的利与弊,做好、做实市场、客户与效益这篇大文章。如果推出的金融品种有市场、有客户,发展前景可观,那么,就要尽量使之完善起来,成为自身的“亮点”和“品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世纪金融角逐的主战场争得一片天地,抢占到竞争的制高点。
  要加大创新品种的营销力度,拓展履盖面,使每一项创新品种都能步入百姓之家。
  在一定程度上讲,营销一项创新品种的难度,并不亚于推出一项新品种。基于这一认识,许多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全社会金融意识的觉醒,金融需求的多样化,金融“买方市场”的形成,特别是全功能型的外资银行的登陆,这一切都呼唤我国金融业要特别重视营销工作。近几年来,我国金融机构新推出的金融品种,许多老百姓并不知情,或者即使知道却不清楚怎么使用,这都反映了营销工作没有跟上。所以,作为金融机构,要想使推出的金融品种占有市场及客户,就要主动向老百姓介绍各项创新品种的优点,使创新品种及时走进百姓之家,成为老百姓理财的一个好帮手。具体说,就是围绕营销作文章,以凸现金融品牌为手段,适应金融消费市场正在悄然发生的嬗变,主动向消费者提供鲜明的形象标识和响当当的服务品牌,从而在强手如林的同业竞争中独树一帜,脱颖而出,有效占领市场及客户。
  调整结构,适时推出中低层收入者可选择的创新品种。
  调整金融品种结构,就是要改变只重视高收入者的创新品种,在确保每笔业务不发生风险的前提下,多创新一些适合中低层收入者可供选择的金融品种。应该说,在目前同业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表明,中低收入者在我国还占有较大比例,市场极其宽广,具有较多的商机。所以,各金融机构不应一味强调信用风险的形式化而忽视实用性,应将触角延伸到各个角落,根据消费者需求,适时推出适合消费者心理的创新品种,充分占有市场与客户。
●李湘玉 杨靖伟
上一篇: 金融服务补偿计划(FSCS) 下一篇: 金融创新与金融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