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创业项目 > 企业应用 > 马太效应在人才管理中的运用

马太效应在人才管理中的运用

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经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经赚了5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一锭银子也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有的,还要给他,使他富足;凡是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这个故事出自《新约·马太福音》。20世纪60年代,著名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首次将“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现象归纳为马太效应。

重温这个故事,有几点发现:一是其公平性。国王为三个人营造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给每一个人一锭银子,而且指明让他们去做生意。二是马太效应产生的必然性。不难看出,第一个“赚了10锭”,说明他具有经营头脑,富于开拓。而第三个仆人,“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说明他缺乏经营意识和开拓精神。三是机会只给有准备头脑的人,无为者就应该让贤下课,所以,第三个仆人的一锭银子也被剥夺了。

单位之间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单位用人,也可能产生马太效应。这里有几种情况。

一是由机会平等、公平竞争产生的马太效应。比如,用人“唯才是举”,则“优秀人才越来越优秀”,“优秀人才越来越多”,与业内竞争对手相比,“单位优势越来越明显”,“单位越来越强”。

二是由机会不平等、非公平竞争产生的马太效应,这里着重就由于管理者的“晕轮效应”造成的“马太效应”进行分析。“晕轮效应”是指对某一事物或人进行评价时,对某一特征的印象影响到对其他特征的评价,即“以偏概全”。在现实单位中,有的人由于善于在领导面前察言观色、阿谀奉承而赢得赏识,在“晕轮效应”作用下,领导“爱屋及乌”,经常给他

一些露脸的机会,给人们留下“优秀”的印象,而真正的人才由于不善迎合之事,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如此一来,人才被埋没了,给人们留下“平庸”的记忆。

这种由于不公平竞争,由“晕轮效应”造成的“马太效应”,在不少国内单位重复演绎着,而改变这种情况,在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得尤其重要。

首先,要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管理者不要只凭主观臆断或对员工的表面印象就决定了人才的取舍,而应将机会给予每一个成长中的员工,让员工至少在本单位内部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竞赛。

其次,管理者在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估时,要实行“走动式管理”,多听听不同部门的意见,包括基层,甚至单位用户的意见。在听取意见的过程中,管理者要保持中立,不能带有引导性、倾向性,尽可能的避免“晕轮效应”的产生。另外,还可以结合单位实际,对提拔者进一步考察,如安排一个“见习期”,观察提拔者在新的岗位上的表现,可以规避当初绩效评估时形成的“晕轮效应”——这个人在原来的位置上“行”,在新的位置上也一定 “行”。

第三,实行“竞争上岗”、“能上能下”和“末位淘汰”的用人机制。对于类似第三个仆人的员工,如果是管理者,无为则无位,单位要及时的令其让贤下课,把机会让给真正有才能的人;如果是一般的职员,对这些不思进取者要适时的给予警告和鞭策,对连续几次排在末位者予以淘汰。

事实上,公平的竞争环境,良好的绩效评估和用人机制,不仅能留住现有人才,用好用足现有人才,还能吸引外部的优秀人才,形成“单位越来越强”的马太效应。

上一篇: 旅游策划学导论 下一篇: 肉牛增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