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创业项目 > 企业应用 > 哲学和哲学思维的本质

哲学和哲学思维的本质

时间: 企业应用
    1.物质和存在,主观和客观
    对于世界观的心理学起源,万念起始于感觉和知觉,记忆将他们固定为心灵的元素,这些元素的结合和联系并借助纷繁复杂的神经反射构成了想象和思维!思维不同于感觉犹如水之不同于氢氧元素,换言之,由元素结合而成的事物所具有的性质是局部的元素所不具备的!所以,我的认识论信条是对经验论和唯理论的统一,因而,在认识论上我通过独立思考最后发现和康德是不谋而合的!进而,在本体论上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统一!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将物质世界在我意识中的镜像和那个不依赖意识的“自在之物”区分开来!并且,在世界观和认识论的各种形式中,我们应该抱着开明的态度,他们都是片面的,或者说它们都是在不同的立论点上的思想体系;它们是互补的,虽然在思想形式上它们是对立的!世界观的最基本的分水岭是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当我们把一切感觉到的看作“心外之物”时,我们是客观主义者;当我们只将感觉到的看作是感觉本身时,我们是主观唯心主义者!
    (一)客观主义的“主体”和“客体”,“变”与“不变”。
    首先,我们看“客观主义者”,心与心外之物彼此分离,心称为主体,心外之物为客体!
    世界给主体之人的直观印象是“变”与“不变”;人之成长衰老和死亡使人确信时光之流逝,改朝换代使人确信世界之变化!但是,日月轮回使人确信事物变易之循环往返,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使人确信在流变不居的表象背后有着永恒的不变性!
    主体之人在审视世界和自身,审视者简称主体,被审视者称为客体,所以,自身既是主体而且无论相对于自己还是他人同时也都是客体;
    主体之人的哲学信念:(1)比如赫拉克立特的主张,一切皆变,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2)在变化的表象之下,有着永恒的不变的实质,比如说“绝对理念”,“自在之物”,原子或单子;变是相对的,不变是绝对的;由于二者都是不可确证的,所以,经验主义者把不可回答的问题归结为“形而上学问题”!
    一个有着高等数学常识的人,都对“变”与“不变”有着深刻的理解;实际上引进了变数的函数和物理方程的表达式,都无非想在瞬息万变中把握某种不变性;确立“统一场论”的哲学信念是:相信世界存在着绝对的不变性,即统一的规律性!
    如果我们接纳了第一个信条,那么,主体之人确信只有现时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并且现时的世界转瞬即逝,过去的一切不复存在,存在的仅仅是现时世界;而未来的世界不可预期,未来对于我们来说是无穷的未知深渊!这将导致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对于这样的一个宇观学说来说,我们无法在变化着世界历史的长河中确立某种不变性,既规律性,因而,其实我们对长远的未来是不可能得出什么决断的!当然,相对的不变性已被瞬时历史存在的人们确认为一个经验事实,因而,没有人会怀疑明天的太阳会按时升起!如果我们接纳了第二个信条,我们确信人类最终能全面把握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即变化中的不变性),并且能准确的对未来作出预言;因而,哲学将肩负起寻找绝对真理的使命,我们可以用一个由范畴连接而成的体系来刻画世界的模型,而这样一来,用静态范畴所描述的世界模型通常是被称作形而上学的方法!注意,我所说的“形而上学”不仅是静态的孤立元素的世界观,而且是确立世界终极模型的哲学学说,所以,包括同时也是客观唯心主义者或朴素唯物主义者的学说!
    关于第二个信条的相关哲学,康德和黑格尔等已经形成了宏大的思辩体系,我主要想谈一谈建立在第一个信条上的严格体系!在其他地方我已经阐述了如下的观点:马克思的世界观是“实践唯物主义”,他对所有旧哲学采取了批判的态度,而自己并不试图建立某种哲学体系!恩格斯在批判杜林时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但是他并没有把“辩证唯物主义”作为一个严格的哲学体系处理;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文中使“辩证唯物主义”初具形态!但是,没有人认识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最高本质是否定客观世界的绝对不变性,即终极的规律性!所以,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都是作为相对的不变性而存在的!
    (二)存在与物质。
    对“辩证唯物主义”的重新解读,是对其范畴的逻辑整理!
    作为严格的“辩证唯物主义”者,如果确信时间的客观性,那么,第一个信念是:只有现时的存在才是最真实的存在,过去的存在业已流逝,未来的存在是虚幻的心理憧憬!
    为了概念的逻辑性,主体之人首先将现时的万事万物的终极共性归结为最高范畴:“存在”。存在包括两个方面:物质和虚空。设想抽取了物质的“真空状态”就是绝对空间,就是“虚空”,就是通常说的“不存在”;存在着“不存在”,存在着“无”即有 “无”!抽取了物质的虚空是没有时间的无限的绝对空间,但是这个理论上的虚空在实际中并不存在,因为物质弥散其中,难分难解!因此,在实际中我们略去这个逻辑可能性的“绝对空间”,除非在逻辑上我们不得不假借它,比如说,我们要求回答:宇宙在什么地方膨胀?唯一的答案是在“虚空”中膨胀,从而创生相对时空!
    虚空既然被我们略去,那么,我们就只讨论“物质”!
    世界归结为“物质及其运动”。物质所以被主体认为存在,是因为它的“广延性”,试想,一个体积为零的点粒子我们会承认它的存在吗?所以,如果在“相对时空观”的观念下把空间看作是物质的一个属性,那么,“空间”和“物质存在”这两个概念是“等价”的,或者说,空间概念是从物质存在概念派生出来的!同样,时间概念和物质运动变化的概念也是等价的,前者是后者的派生概念!
    时间和空间的实质是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相对于主体来说,空间是物质存在的感性表象,时间是物质运动变化的感性认识!但是,主体将自己投射在客体上的时间观念“客观化”了!主体在极其有限的范围内发现,运动和变化有周期性可逆的和不可逆的,但是,再没有比历史以来死亡的不可逆性更触及心灵了,所以,时间的不可逆性成为根深蒂固的观念!
    而作为运动表象的时间无非是运动的主观映像,在一定的条件下,比如周期性运动表征了本真时间的可逆转性,常见的是行星的绕日运动,放射性元素的周期性衰变,可以逆转的化学反应等!其实,在生物界生命的周期性是通过遗传实现的!
    时间的概念:
    最直接的经验来源是日月交替和生老病死!一般情况下,人的出生是自身“生命时间”的创生过程,人的生命的出现无疑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最后回归到“无”,标志着生命存在的“生命时间”结束了,但时间并没有结束,躯体转化为其他物质,时间以其他的形式存在着!但是人和生物生老病死过程是有长有短纷繁复杂的,因而共同约定的法定的“计量时间”最初是根据月象盈亏和地球公转来确定的!机械表的制造和原子钟的出现使时间的计量更加精确!时间是人对物质运动变化直观把握的经验界定!或者,时间是运动变化作为物质世界的精神表象!
    空间的概念:
    物质运动的处所,或者,作为物质世界结构和形式的精神表象,称之为空间!山洞和住宅,碗和水缸,一个地点和另一个地点------是我们形成空间概念的直观形象!随着人们对物质世界认识的加深,产生了“相对论”和 “量子力学”,建立在二者基础上的现代宇宙学告诉我们,时间有一个起点,这个“时间”无疑是宇宙的生命时间!那么,在此之前就没有“时间”存在吗?
    对于宇宙大爆炸而言,它所创生的时间和空间,仅仅是以“哈勃流”为时间特定度量形式的所谓“宇宙时”的时间,和以红移为标志的膨胀的空间,一旦宇宙又重新收缩到“奇点”,其消失的也仅仅是以“哈勃流”为特定度量形式的“宇宙时”,和和以红移为标志的膨胀的空间的“终结”,犹如太阳系的创生,必然导致太阳时和太阳系空间的创生,而太阳系的毁灭也必然导致太阳时和太阳系空间的结构的“终结”。所有这些时间和空间的创生和终结仅仅是指物质的某种特定的运动所赋予的时间和空间特定度量形式的创生和终结,一种度量形式消失了,时间和空间仍以别的不同的度量形式在不断的演化着!
    从个体的生命过程到太阳系的产生和毁灭到宇宙的产生和毁灭,我们如果把这个过程用思维推导下去,我们就会产生‘绝对时空观’”。从哲学上看,相对时空观是“实证主义”的产物,而绝对时空观是思辩哲学的产物!“实证主义”注重人的实践的可操作性,而思辩哲学的唯心主义则注重逻辑的归纳和演绎!实践和思辩在人的认识过程中交互作用,从纯粹的思辩看,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空间是混沌无形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大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但是,从实证主义看,时间有始终,空间有形态!不过,纯粹的思辩同样会得出正反两方面的结论,比如说康德的哲学:(1)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同时可以证明(2)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狭义相对论的实证主义的论点基础是“同时的相对性”,在思辩主义者看来,什么是“同时”,是不需要定义的,但是,对实证主义者来说,验证两个事件是否同时,必须通过“电磁波”对时,这样一来,对不同的参照系的观察者来说,“同时”是相对的,即对静止系的观察者来说是同时发生的两件事,而对相对于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系的观察者来说却认为是不同时的!“量子力学”无疑也是实证主义的,尽管它和“相对论”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二者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建立在它们基础之上的现代宇宙学将空间设想成了三种可能的形态:椭球面,抛物面和双曲面。在欧几里德几何时代,空间的形态无疑是平直的,但是,到了非欧几何时代,空间形态的观念更新了!空间的三种可能形态是宇宙的三种可能发展形式:膨胀的,静态的和收缩的!
    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并不清晰,首先,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吗?
    很显然,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是人的精神对物质世界的最基本最直观的把握方式! 如果没有人类,那么关于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不复存在,存在的仅仅是运动的物质或变化的宇宙!比如说,如果没有人类,那么还有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观念吗?如果这一点你还是疑惑,那么,如果没有人类那还有上下左右前后的观念吗?其实人们已经认识到上下不是客观的,但是仍然坚持相当然的认为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最荒诞的观念是“时光倒流”,这种作为世界精神表象的观念其实质是,物质世界的宇观尺度上运动变化的循环的可能性!比如说,宇宙从奇点膨胀最后再收缩再膨胀,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但在这个宏观过程中微观领域存在着随机性,所以,作为个体生命的人不会往返重复出现。
    既然时间和空间仅仅是人的思维对物质世界的直观把握,那么,我们的把握方式不是唯一的,即“绝对时空观”和“相对时空观” 只是思维对世界的不同把握方式,不能说谁对谁错,犹如不能说光线是“波动的”或“粒子的”,它既是波动的也是粒子的!很明显,如果我们否定绝对时空,那么,宇宙在什么地方膨胀?绝对时空观对应的几何学是欧几里德几何,而相对时空观对应的几何学是仿射几何和射影几何,但是,如果要给出后者的仿射空间或射影空间模型必须在殴氏空间中进行,这就牵涉到现代物理学的一个基本原理:互补性原理。一个人不可能同时站在两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事物,理论也是这样,不可能在同一理论中使用两种不同的概念范式,因而,不同的理论将导出不同的结论!为了更全面的了解事物,我们要同时承认两个不相容的结论!一首诗说得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三)主体认识论。
    主体如果不是“心外无物” 的唯心论者,它就承认了一个外在世界的客观存在。主体在与客体的共处之中感觉到了物质世界的存在。主体设定了基于自身的静止参照系,感受到了物质存在的相对稳定状态和运动状态;同样,主体之人设定相对于自身运动的物体处于静止时,感受到了自身的运动!一个人会明显的感受到他人的成长和衰老,但是对自己来说这种感觉并不明显!
    在主体的直觉中,地球是不动的。对直觉的信任是人类的顽固不化的天性,“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不证自明的公理!但是,建立在直觉原理基础上理论究竟是什么东西,人们缺乏认识!一个理论是“真的”,通常的意义是它的可操作性,即实践性!数学和科学理论的本质意义是实践的可操作性,以此为界线,超越了实践的可操作性的理论我称之为“哲学”,而逻辑学,宗教学,伦理学和美学因为都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其实都已经从哲学分离出来了!哲学除了精神的可操作性之外不再有其他的现实实践性,把哲学应用于政治尤其错误,它不过是宗教应用于政治的延续!
    主体心理的发展使它具有天然的优越感,因为它战胜了百兽主宰了万物;它用概念对万物进行界定的时候,使用的强权意识!所以,相对于主体来说,事物的稳定状态和相对静止状态及周期性运动都被归结为存在的感性表象,即归结为空间概念;在此基础上,相对于存在的另一种状态,即变化,运动,不可逆的分解和化合,裂变,聚变和突变等归结为时间概念!而不可逆的时间的度量正是基于周期性运动的存在,即基于“自然钟”的存在,比如说“沙漏”,行星公转,机械种和电子表,最精确的自然种是“原子钟”!
    因此,运动基于物质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和没有运动的物质同样是不可想象的”(恩格斯语)。但是,若没有绝对的静止或稳定,那么时空就没有了永恒不变的度量标准;而“相对论”恰恰否定了那个不变的度量标准!
    “物质”及其“运动”也就是静止和运动所对应的概念是“肯定”和“否定”,后者同样是前者的派生概念,物质的相对稳定状态就是物质对自身的肯定,运动则是对当前物质存在的否定因素!运动是对当前存在的否定必须以存在为依据,物质存在的对立面就是变化,就是对自身的否定,就是将当下的存在转化为下一个当下的存在!在计量时间的长河中,有持续稳定地事物,也有转瞬即逝的事物,但是不管怎样,世界无非是由物质存在以及物质存在对自身的否定构成的!
    下面提出以下几个公设:(1)所有事物都可分为某些局部事物或构成元素;所有事物同时是其他事物的某些局部或构成元素!(2)所有事物都有自我保持既有状态的性质;所有事物都处于相互依存和彼此否定的状态!
    推论1:物质世界是无限可分的;也是无限堆垒的!
    推论2:某具体事物既有来自内部的肯定和否定因素,也有来自外部的肯定和否定因素!
    我们的两条公设是建立在有限的经验基础上的,在我们有限的视野内所有事物的确是那样的!实质上,讨论一个无限的物质世界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我们所以推向无限是因为我们不想给我们不断扩展的视野限定一个不恰当的界域!至少在我们有限的视野内,两条公设是无法证伪的!在我们的经验直觉中,世界终止于某个界面是无法想象的,人们会问:边界之外是什么?同样,世界存在不可分割的“单子”也是不可想象的,试想,一个没有构成要素的东西是什么东西!这样一来,至少我们能在经验直觉中证实两个基本公设的真实性!当然,经验的直觉是相对的!
    四)主体所理解的现时世界。
    在主体之人的有限视野内,事物的相对稳定性和绝对的变化性的信条是可以逻辑论证的。根据推论2,如果事物的否定和肯定因素同时存在,那么,运动变化就在所难免;事物要达到绝对的静止和稳定性必须绝对消除否定因素,这是不可能的!
    因此,物质世界在它的历史进程中总体上表现为处于自身的永恒否定状态之中,在这个实质上是断断续续的量子过程中,我们用表象的时间的链条将新的事物创生的事件串联起来了。而新的事物导致了新的运动变化形式,也就是说,诞生的不仅是新的事物而且诞生了新事物的否定因素。否定的对立面是新事物的自我肯定,在此向度上的积极意义是,被肯定的事物的聚合式创造,比如元素的创生和离子的化合,有机分子的创生和生命的出现,社会组织的产生和国家的形成,建筑材料的有机结合和城市的出现。在同一向度上的消极意义是,有害肯定对有益否定的对抗,比如人如果不节制生育那么世界将人满为患,思想顽固不化历史将停滞不前,用品不会陈旧,人的创造力将退化。
    肯定的对立面是否定,换言之,事物的否定因素对肯定因素的对抗。在此向度上,它的积极意义是被否定的事物的构成部分或元素的解体,比如说人的衰老,否则,世界将人满为患;国家的腐败,否则专制统治永远不会消亡;建筑物的陈旧和坍塌,否则,人类的创造力将会退化;尸体的分解,否则,尸体将堆积如山!它的消极意义是有害否定对有益肯定的破坏,比如国家的分裂,家庭的破裂,车毁人亡!
    肯定和否定不仅表现在事物自身,也表现在事物和事物之间!比如,病菌对肌体的侵蚀,国家之间的联盟和战争,分子间的置换反应,贸易和竞争。当然,国家间的外交和战争也是人类社会自身的问题,它既是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也是同一事物内部矛盾!所以,当我们讨论具体问题时才会有一个“参照物”!
    (五)人与环境---物质和意识。
    对于纷繁复杂的世界,每个事物既在自身的肯定和否定斗争之中,也在面临着周围环境的肯定协作与否定冲突中。
    作为万物灵长的人,一方面,生命是大自然对分子高分子细胞的肯定中的聚合式创造,也是生命个体在自我否定和肯定中对基因的保存和突变中来完成的!大自然选择了人,是对人的生命存在的肯定。人所以能适应环境并改造环境,是得益于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意识无非是神经中枢的机能,是生物体的物理的化学的运动变化!前面我们已经阐述了“物质一元论”,构成世界的无非是物质及其运动变化,所以,意识是物质的运动变化!
    意识依赖于肉体恰如运动依赖于物质,主体一旦创生就感受到了环境的制约和刺激,肌体在神经系统的协调下感知环境;主体在环境中创生并存在于环境之中,和环境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纯粹的主体即意识,但是意识不可离开肌体而单独存在,所以我们只好将主体之人简化为主体,而实质主体之意识同样将栖息的肉体看做客体。
    2.信息和意识
    在这里先界定广义的信息概念;把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作用或扰动称为甲对乙的信息传递,或叫乙对甲的信息接受!甲叫信息源,乙叫接受器;引起乙状态改变的那个对象叫信号。甲对乙的作用有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种方式:前者,甲既是信息源也是信号;后者,间接作用的媒介叫信号!比如说,向水面投掷一粒石子,激起层层涟漪;投掷者是信息源,飞动的石子是信号,水面是接受器;水面状态的改变叫感觉,激起的波纹叫记忆!波纹间的干涉叫知觉,波纹透过屏障小孔的衍涉叫想象!当然,在另一个层面上,我们也可以认为波源是信息源,波是信号,带有小孔的屏障是接受器,波经过小孔的衍射叫记忆!
    主体之人神经中枢的生理机能具有动力特征和个性倾向性,这个动力特征和个性倾向性叫精神,包括气质和性格!信号对接受器的作用所产生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叫意识!思维建立在先天的无条件反射和后天的条件反射的基础之上,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构筑了心灵的基础!人的心灵是大自然的杰作,试想,当我们消耗了一定的能量将水泥钢筋砖石这些分散的元件建筑成房屋时,我们就创造了新事物;并且,新事物所具有的功能是各个元件所不具有的;水如果电解成氢和氧,那么水不复存在,氢核裂变后氢不复存在;进而言之,一切事物都是可以消融的;在反向的逻辑上,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被创造的,精神和意识是大自然的创造极品;生命的存在似乎昭示了自然创造力的上限,这样一来,事物的消融和肢解似乎存在一个下限,即相对于人
上一篇: 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探讨 下一篇: 外国发明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