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创业项目 > 美容健康养生 > 生态养猪技术:安全度夏策略

生态养猪技术:安全度夏策略

生态养猪技术:安全度夏策略
  猪是恒稳动物,皮下脂肪较厚,汗腺不发达,其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夏季高温天气会严重影响猪只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自然养猪法的基本饲养模式采用了发酵厚垫料养猪,垫料在分解粪尿达到粪污零排放的同时产生生物热,因此业者非常担心猪只的越夏环节,现就相关问题作简要介绍。
  一、各类猪群对温湿度的要求
  不同生理阶段的猪只须满足适宜的温湿度范围。除仔猪外,其他各类猪群的适宜温度均在30度以下,大大低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气温(35-36)。因此,为了保障夏季猪场的正常生产,必须对猪舍进行降温,而且由于各类猪群所要求的温度不同,降温方法也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舍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对猪的影响和环境温度有密切关系。无论是幼猪还是成年猪,当其所处的温度是在较佳范围之内时,舍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对猪生产性能基本无影响。实验表明,若温度适宜,相对湿度从45%增加到95%,猪只的增重无异常。这时,常处于其他因素考虑,来限制相对湿度。例如,相对湿度过低时猪舍内容易漂浮灰尘,且过低的相对湿度还对猪的粘膜和抗病力不利;相对湿度过高会使病原体易于繁殖,也会降低猪舍建筑结构和设备寿命。所以即使在较佳温度范围内,舍内相对空气湿度也不应过低或过高,适宜猪只生活的相对湿度为60%-80%。在夏季,舍内相对湿度偏高而无法降低时,应采取措施降低舍温及做好卫生防疫工作,这样也能确保猪只的正常生产。高温、高湿的条件会使猪增重变慢,且死亡率高。
  二、垫料生物热分布规律
  1、垫料不同层面分布规律
  周开锋、焦洪超(2007)对夏季垫料表面、垫料10厘米深处和舍内温度进行测量发现,垫料表面比舍内温度高约2.27度,差异显着(p&lt0.05);垫料10厘米深比垫料表面高13.13度,差异及显着(p&lt0.01)。这也是业者担心猪只度夏的一个重要原因。
  2、垫料相同平面温度分布规律
  周开锋、林亚锋等(2007)发现,一般坐北朝南的单列式自然养猪法猪舍,其发酵床中心或粪便排泄区温度最高,周边温度较低;整体而言,垫料北部温度低,靠墙体和土壤区域的温度不稳定。所以自然养猪法不是像大多数人说的那样是“在蒸笼上养猪”。发酵床温度分布规律具有典型的区域性差别。
  三、猪只越夏策略
  1、防暑猪舍的建筑设计
  实践中,自然养猪法对猪只建筑隔热、防暑设计要求主要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合理建设猪舍的朝向和间距。主要措施包括:
  1.1、增加外强辐射。将猪舍外墙用石灰水涂成白色,以提高猪舍外表面的反射能力和热散失率,从而减少太阳热能对猪舍内和主体的传递。
  1.2、提高屋顶及墙壁的热阻值。采用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或采取多屋建筑构造等屋顶隔热设计,墙壁的隔热设计用空心砖代替普通粘土砖,可使其隔热系数提高41%,而用加气混凝土砖可提高6倍,采用双层墙体也会大大提高墙体的热阻值。
  1.3、遮挡阳光直射入猪舍。在猪舍外围种植树木、攀援植物或芦苇窗帘等。可推广应用林下自然养猪法。借助林木树荫达到良好的防暑效果
  1.4、建设相对较大的窗户。尽量采用落地窗,保证夏季有良好的扫地风带走热量,在猪舍设计中设置合适的进出风口,利用自然风力及温差作用将新鲜空气引入舍内,将舍内多余的热量和污浊空气排出。
  1.5、地板局部降温。是以地下水位媒介、在饲料台或猪只的固化卧躺区地板下铺设排管的一种传导降温方式,适用于由地下水源,可以打井的地区。
  1.6、设置水浴池。在单列式自然养猪法育肥猪舍,设计饲喂过道整体比饲喂台(3%-5%的坡度向过道倾斜,以防水渗入垫料)低15-20厘米,到夏季高热季节,可以在过道注入15厘米的凉水,形成水浴池。每天清晨喂料后,将每个猪栏打开,让猪只自由进入水浴池降温。
  2、抑制垫料发酵
  2.1、调低垫料高度。夏季垫料高度可适降低些,降低发酵床的生物热产量,加快生物热量散失。但须保证高度在50厘米以上,一般60厘米的垫料比较合适,既保证了发酵分解粪尿的同时还能避免发酵产热过多而影响猪只越夏。
  2.2、加强垫料区域性发酵。发酵垫料本身有温度区域性分布的规律,一般四周温度低,中间和粪尿区温度高。正常季节,尽量将粪便分到电疗的各个区域,使其均匀发酵。夏季的垫料管理有所不同,要有意识的营造区域性的发酵环境。夏季一般不进行翻耙活动,不用将猪粪均匀分开,让其自然形成粪尿排泄区。由于夏季气温相对较高,如有粪便堆积,可顺势向后堆积或就地挖深坑埋入,其他区域由于发酵营养源的缺乏,其发酵效率得到抑制而是垫料表面凉爽。
  2.3、制作夏季垫料丘。由于不同深度垫料起生物热产生量不一样,所以夏季要有意识的强化这一规律。将垫料堆积在猪只自然形成的排泄区。形成以排泄区为中心的垫料丘高度可以达到1—1.5米,使原排泄区粪尿有效分解。因薄垫料发酵效果较低甚至不发酵,所以猪只就可以在其中活动卧躺。同时,猪只又会在垫料丘的适当位置形成新的排泄区。经过一段时间,就可以将垫料丘以至新排泄去,这样持续管理,即可安全越夏。
  3、加强通风量
  前文在猪舍设计方面已经考虑到了猪舍的自然通风,设计具有扫地风的空气对流式猪舍。然而在盛夏,个别地方仅靠自然通风是不够的。
  3.1、强化纵向机械排风。可将风机安装在猪舍的山墙上以加强纵向通风,将舍内高温空气用风机排出而将舍外凉爽空气引入室内,对猪舍通风起到较好的作用。
  3.2、利用烟囱抽吸通风。引入传统烟囱原理,在猪舍的一侧或中部设置具有多个风管的4—6米高的烟囱,根据舍内通风的要求,开启和关闭不同风口和窗户,改变风向,通风量和风速,达到了很好的通风效果。
  3.3、机械送入冷却空气。当外界气温显着低于猪只体温时,通风可以有效散发猪只体热,但空气温度高于25度时,通风降温效果明显变差。当气温达到30度以上时,单靠通风仍不能有效降低室内温度。所以高温时就应优先考虑将空气冷却后再送入猪舍,如利用地下管道,地道或自然洞穴,再进入猪舍,可将涉外空气降低3—5度,使舍内湿度低于85% ,为保障地道通风降温的效果,往往要开挖较深的地道,因此工程量较大,一次性投入也较大,接近于人工制冷系统,但运行费用低,可对废矿井、天然洞穴等现成地到加以利用。
  4、使用猪舍降温系统
  4.1、滴水降温系统。当用常规降温措施不太理想时,如当天起最低气温高于25度时可考虑向垫料滴水降温。由于滴水使滴水区域水分过大而达到抑制该区域及周边区域发酵菌的发酵,同时受高温气候影响,使得该区域内形成较大的水分蒸发区,水分蒸发随着通风带走周边热量而达到降温效果。
  4.2、喷雾降温系统。喷雾降温系统是将水喷成雾状,使水迅速气化吸收猪舍内热量。这种降温系统设备简单,具有一定的降温效果但使舍内湿度增大,因而需间歇性工作。喷雾时辅助以舍内一定的空气流动可提高降温效率。空气的流动可使雾粒的均匀分布,可加速猪体表、地表的水分及漂浮雾粒的气化。对体重大一点的猪喷雾降温,实际上不是喷雾冷却空气,而是喷头淋水湿润猪的皮肤,直接蒸发冷却。
  4.3、湿帘—风机降温系统. 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已是一种生产性降温设备,主要是靠蒸发降温,也辅以通风降温作用。由湿帘,风机、循环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组成。湿帘降温系统在干热地区降温效果明显。在湿热地区,除了某些湿度较高时期,这也是一种可行的降温设备。湿帘降温系统湿帘既可以安装在一侧纵墙,,风机安装在另一侧纵墙,使空气在室内横向流动。也可以将湿帘风机各安装在两侧山墙上,使空气在舍内纵向流动。
  4.4、空调降温系统。空调降温是在猪舍内按装空调,不仅可以降低温度,还可以控制湿度,是目前最好的一种降温措施,缺点是成本太高i,在集中管理的公猪舍效果明显,可以显着提高夏季公主的精液质量。
  5、调整饲养管理程序
  5.1、降低饲养密度。饲养密度直接影响猪舍内温度,故在高温季节应减小饲养密度,猪只夏季占有发酵床面积应保证:保育猪0.6—1.0平方每头,育肥猪1.o-1.5平方每头,妊娠母猪2—2.5平方每头,种公猪2—2.5平方每头,哺乳母猪2.5-3平方每头。否则密度过大造成热应激而影响猪的采食量,降低生长速度。
  5.2、供应充足的清洁凉水。定期检查自动化饮水器的出水量,保证供给猪充足的饮水,促进体热散失而降温。鸭嘴式饮水的水流量要求大于等于2升每分钟。饮水最好来源于凉爽的井水。
  5.3、增加喂料次数。非自由采食的情况下,饲喂次数从每天的2次增加到3次,采食量可增加10%15%,改变饲喂时间,早上5点和晚上十点各加喂一次,少量多次,1天喂四次以上。增加饲喂次数以后,每次的饲喂量不必太多。猪的饲料摄入增加,泌乳母猪奶水才足,育肥猪增重才能保证。
  5.4、调整转群时间。母猪仔猪转群,销售出场的种猪、育肥猪等应安排在早晚凉爽时进行。
  5.5、其他管理措施。及时清理没有吃完的饲料,防止酸败影响采食量;做好猪群的保健程序等综合饲养管理措施。
  6、调整日粮配方和投喂方式
  6.1、增加饲料的营养浓度和适口性,选择口性好、新鲜优质的原料配合日粮,适当降低高纤维日粮的配比,控制粗纤维水平,适当降低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水平。可在饲料中添加5%以内的油脂,能量提高到1386—14.28MJ/KG,增加饲料中粗蛋白含量,到18%-19%。夏季购买预混料时应注意高温容易导致预混料中维生素的破环加剧,高温也使猪对维生素的需求增加。在夏季,特别是种猪饲料应增加维生素A、、C、叶酸和生物素的含量,保证饲料中锌、硒、镁等的供应。
6.2、预防发生酸中毒。可添加小苏打,育肥猪0.3%,妊娠和空怀0.4-0.6%,哺乳母猪和公猪0.6—0.8。
  6.3、保证饲料原料质量。防止采购霉变的饲料,防止在储存中的霉变,可加入霉菌吸附素
  6.4、改变饲料的饲喂形态。夏季改干料为稀料,如湿拌料等在凉爽的时候喂料,避免在中午喂料以清晨和夜晚为主,中午可喂青饲料。提高猪群食欲和抗应激能力。
  四、猪只中暑及防治
  中暑防止的原则是“防暑降温,强心利尿,纠正电解质代谢平衡和对症治疗”。
  1、中暑的预防
  高温环境中,在饮水中添加蔗糖、电解质成分,能显着促进仔猪生长,提高饲料报酬。当温度超过34度时,可加VC,VE,等抗应激药物。饲料中添加10mg/kg的大豆黄酮素或400mg/kg的牛磺酸,也可以减轻热应激对猪的影响。给饲养在炎热环境中的猪饲料中补充300ug/kg铬,可缓解热应激,提高采食量和降料比。
  中草药能够全面协调生理代谢,促进猪的生长发育,改善机体免疫力。炎热环境中给断奶猪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中草药可以显着提高猪只免疫力,缓解热应激、促进生长。
  2、中暑的治疗
  2.1、中暑的临床症状。
  猪只中暑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呼吸急迫,张口流涎或呕吐,有的猪全身出汗,体温40度以上,结膜红肿,全身肌肉震,动行走摇摆,共济失调。
  2.2、中暑的治疗。
  中暑发病激,病程短,需及时治疗。步骤为迅速转移到阴凉地方,同时用冷水冲淋,尤其是头部,然后全身。配合0.5% 的凉盐水灌肠,耳尖,尾尖放血。轻症状肌肉注射安乃近20ml ,青霉素480万单位,氯丙嗪150mg/头,每日2次。重症可静脉注射25%葡萄糖250ml ,VC 20ml,30%安乃近10ML,20%安娜伽10ml,碳酸氢钠100ml。
  中药治疗为:鱼腥草,野菊花,淡竹叶各100g桔子皮25g ,水煎服。或用6月霜、车前草各100g,香霍、藿香各25g,水煎服。
  总之,自然养猪法养猪越夏工作提前准备,在猪舍建筑设计时就充分考虑降温体系的建立,并健全垫料和饲养管理制度,安装必要的降温设备调整好夏季日粮配方和饲喂程序,即使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从而保持自然养猪法猪场的猪只夏季有良好的性能表现。
  猪是恒稳动物,皮下脂肪较厚,汗腺不发达,其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夏季高温天气会严重影响猪只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自然养猪法的基本饲养模式采用了发酵厚垫料养猪,垫料在分解粪尿达到粪污零排放的同时产生生物热,因此业者非常担心猪只的越夏环节,现就相关问题作简要介绍。
  一、各类猪群对温湿度的要求
  不同生理阶段的猪只须满足适宜的温湿度范围。除仔猪外,其他各类猪群的适宜温度均在30度以下,大大低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气温(35-36)。因此,为了保障夏季猪场的正常生产,必须对猪舍进行降温,而且由于各类猪群所要求的温度不同,降温方法也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舍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对猪的影响和环境温度有密切关系。无论是幼猪还是成年猪,当其所处的温度是在较佳范围之内时,舍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对猪生产性能基本无影响。实验表明,若温度适宜,相对湿度从45%增加到95%,猪只的增重无异常。这时,常处于其他因素考虑,来限制相对湿度。例如,相对湿度过低时猪舍内容易漂浮灰尘,且过低的相对湿度还对猪的粘膜和抗病力不利;相对湿度过高会使病原体易于繁殖,也会降低猪舍建筑结构和设备寿命。所以即使在较佳温度范围内,舍内相对空气湿度也不应过低或过高,适宜猪只生活的相对湿度为60%-80%。在夏季,舍内相对湿度偏高而无法降低时,应采取措施降低舍温及做好卫生防疫工作,这样也能确保猪只的正常生产。高温、高湿的条件会使猪增重变慢,且死亡率高。
  二、垫料生物热分布规律
  1、垫料不同层面分布规律
  周开锋、焦洪超(2007)对夏季垫料表面、垫料10厘米深处和舍内温度进行测量发现,垫料表面比舍内温度高约2.27度,差异显着(p&lt0.05);垫料 10厘米深比垫料表面高13.13度,差异及显着(p&lt0.01)。这也是业者担心猪只度夏的一个重要原因。
  2、垫料相同平面温度分布规律
  周开锋、林亚锋等(2007)发现,一般坐北朝南的单列式自然养猪法猪舍,其发酵床中心或粪便排泄区温度最高,周边温度较低;整体而言,垫料北部温度低,靠墙体和土壤区域的温度不稳定。所以自然养猪法不是像大多数人说的那样是“在蒸笼上养猪”。发酵床温度分布规律具有典型的区域性差别。
  三、猪只越夏策略
  1、防暑猪舍的建筑设计
  实践中,自然养猪法对猪只建筑隔热、防暑设计要求主要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合理建设猪舍的朝向和间距。主要措施包括:
  1.1、增加外强辐射。将猪舍外墙用石灰水涂成白色,以提高猪舍外表面的反射能力和热散失率,从而减少太阳热能对猪舍内和主体的传递。
  1.2、提高屋顶及墙壁的热阻值。采用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或采取多屋建筑构造等屋顶隔热设计,墙壁的隔热设计用空心砖代替普通粘土砖,可使其隔热系数提高41%,而用加气混凝土砖可提高6倍,采用双层墙体也会大大提高墙体的热阻值。
  1.3、遮挡阳光直射入猪舍。在猪舍外围种植树木、攀援植物或芦苇窗帘等。可推广应用林下自然养猪法。借助林木树荫达到良好的防暑效果
  1.4、建设相对较大的窗户。尽量采用落地窗,保证夏季有良好的扫地风带走热量,在猪舍设计中设置合适的进出风口,利用自然风力及温差作用将新鲜空气引入舍内,将舍内多余的热量和污浊空气排出。
  1.5、地板局部降温。是以地下水位媒介、在饲料台或猪只的固化卧躺区地板下铺设排管的一种传导降温方式,适用于由地下水源,可以打井的地区。
  1.6、设置水浴池。在单列式自然养猪法育肥猪舍,设计饲喂过道整体比饲喂台(3%-5%的坡度向过道倾斜,以防水渗入垫料)低15-20厘米,到夏季高热季节,可以在过道注入15厘米的凉水,形成水浴池。每天清晨喂料后,将每个猪栏打开,让猪只自由进入水浴池降温。
  2、抑制垫料发酵
  2.1、调低垫料高度。夏季垫料高度可适降低些,降低发酵床的生物热产量,加快生物热量散失。但须保证高度在50厘米以上,一般60厘米的垫料比较合适,既保证了发酵分解粪尿的同时还能避免发酵产热过多而影响猪只越夏。
  2.2、加强垫料区域性发酵。发酵垫料本身有温度区域性分布的规律,一般四周温度低,中间和粪尿区温度高。正常季节,尽量将粪便分到电疗的各个区域,使其均匀发酵。夏季的垫料管理有所不同,要有意识的营造区域性的发酵环境。夏季一般不进行翻耙活动,不用将猪粪均匀分开,让其自然形成粪尿排泄区。由于夏季气温相对较高,如有粪便堆积,可顺势向后堆积或就地挖深坑埋入,其他区域由于发酵营养源的缺乏,其发酵效率得到抑制而是垫料表面凉爽。
  2.3、制作夏季垫料丘。由于不同深度垫料起生物热产生量不一样,所以夏季要有意识的强化这一规律。将垫料堆积在猪只自然形成的排泄区。形成以排泄区为中心的垫料丘高度可以达到1—1.5米,使原排泄区粪尿有效分解。因薄垫料发酵效果较低甚至不发酵,所以猪只就可以在其中活动卧躺。同时,猪只又会在垫料丘的适当位置形成新的排泄区。经过一段时间,就可以将垫料丘以至新排泄去,这样持续管理,即可安全越夏。
  3、加强通风量
  前文在猪舍设计方面已经考虑到了猪舍的自然通风,设计具有扫地风的空气对流式猪舍。然而在盛夏,个别地方仅靠自然通风是不够的。
  3.1、强化纵向机械排风。可将风机安装在猪舍的山墙上以加强纵向通风,将舍内高温空气用风机排出而将舍外凉爽空气引入室内,对猪舍通风起到较好的作用。
  3.2、利用烟囱抽吸通风。引入传统烟囱原理,在猪舍的一侧或中部设置具有多个风管的4—6米高的烟囱,根据舍内通风的要求,开启和关闭不同风口和窗户,改变风向,通风量和风速,达到了很好的通风效果。
  3.3、机械送入冷却空气。当外界气温显着低于猪只体温时,通风可以有效散发猪只体热,但空气温度高于25度时,通风降温效果明显变差。当气温达到30度以上时,单靠通风仍不能有效降低室内温度。所以高温时就应优先考虑将空气冷却后再送入猪舍,如利用地下管道,地道或自然洞穴,再进入猪舍,可将涉外空气降低3—5度,使舍内湿度低于85% ,为保障地道通风降温的效果,往往要开挖较深的地道,因此工程量较大,一次性投入也较大,接近于人工制冷系统,但运行费用低,可对废矿井、天然洞穴等现成地到加以利用。
  4、使用猪舍降温系统
  4.1、滴水降温系统。当用常规降温措施不太理想时,如当天起最低气温高于25度时可考虑向垫料滴水降温。由于滴水使滴水区域水分过大而达到抑制该区域及周边区域发酵菌的发酵,同时受高温气候影响,使得该区域内形成较大的水分蒸发区,水分蒸发随着通风带走周边热量而达到降温效果。
  4.2、喷雾降温系统。喷雾降温系统是将水喷成雾状,使水迅速气化吸收猪舍内热量。这种降温系统设备简单,具有一定的降温效果但使舍内湿度增大,因而需间歇性工作。喷雾时辅助以舍内一定的空气流动可提高降温效率。空气的流动可使雾粒的均匀分布,可加速猪体表、地表的水分及漂浮雾粒的气化。对体重大一点的猪喷雾降温,实际上不是喷雾冷却空气,而是喷头淋水湿润猪的皮肤,直接蒸发冷却。
  4.3、湿帘—风机降温系统. 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已是一种生产性降温设备,主要是靠蒸发降温,也辅以通风降温作用。由湿帘,风机、循环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组成。湿帘降温系统在干热地区降温效果明显。在湿热地区,除了某些湿度较高时期,这也是一种可行的降温设备。湿帘降温系统湿帘既可以安装在一侧纵墙,,风机安装在另一侧纵墙,使空气在室内横向流动。也可以将湿帘风机各安装在两侧山墙上,使空气在舍内纵向流动。
  4.4、空调降温系统。空调降温是在猪舍内按装空调,不仅可以降低温度,还可以控制湿度,是目前最好的一种降温措施,缺点是成本太高i,在集中管理的公猪舍效果明显,可以显着提高夏季公主的精液质量。
  5、调整饲养管理程序
  5.1、降低饲养密度。饲养密度直接影响猪舍内温度,故在高温季节应减小饲养密度,猪只夏季占有发酵床面积应保证:保育猪0.6—1.0平方每头,育肥猪1.o-1.5平方每头,妊娠母猪2—2.5平方每头,种公猪2—2.5平方每头,哺乳母猪2.5-3平方每头。否则密度过大造成热应激而影响猪的采食量,降低生长速度。
  5.2、供应充足的清洁凉水。定期检查自动化饮水器的出水量,保证供给猪充足的饮水,促进体热散失而降温。鸭嘴式饮水的水流量要求大于等于2升每分钟。饮水最好来源于凉爽的井水。
  5.3、增加喂料次数。非自由采食的情况下,饲喂次数从每天的2次增加到3次,采食量可增加10%15%,改变饲喂时间,早上5点和晚上十点各加喂一次,少量多次,1天喂四次以上。增加饲喂次数以后,每次的饲喂量不必太多。猪的饲料摄入增加,泌乳母猪奶水才足,育肥猪增重才能保证。
  5.4、调整转群时间。母猪仔猪转群,销售出场的种猪、育肥猪等应安排在早晚凉爽时进行。
  5.5、其他管理措施。及时清理没有吃完的饲料,防止酸败影响采食量;做好猪群的保健程序等综合饲养管理措施。
  6、调整日粮配方和投喂方式
  6.1、增加饲料的营养浓度和适口性,选择口性好、新鲜优质的原料配合日粮,适当降低高纤维日粮的配比,控制粗纤维水平,适当降低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水平。可在饲料中添加5% 以内的油脂,能量提高
上一篇: 小学学校安全管理制度 下一篇: 适合室内种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