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创业项目 > 企业应用 > 鸟巢设计理念:为人而设计

鸟巢设计理念:为人而设计

    鸟巢设计 追求“平等的视野”
    走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通向鸟巢道路两旁的小灯都是小“鸟巢”造型。这是一个缓缓上坡的过程,稍微的心跳加速让观众有种朝圣的兴奋。这是每个进入鸟巢的人共同的感受。在被独特的设计外表所震撼之后,通过宏伟的大门,嘈杂和喧闹都消退了,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个碗型的看台,能让他们在任何角落,以最舒适的角度和方式去欣赏赛场。
    鸟巢设计师的初衷,与宏伟无关。一切都以平等的视野及以人为本的环保舒适为前提。
    ●设计原则 首先考虑观众及运动员感受
    鸟巢的总设计师之一,2001年普利茨克奖得主德梅隆是这样诠释他的设计理念的:这个体育场是为人民而设计的,它有着柔和的环境,表现了对运动员的尊重。这是一个很大的体育场,有着10万个坐席。虽然它大,我们却把它处理得有人的尺度。这不是一个纪念碑,它是为人而设计的。
    在他看来,伟大的建筑应该首先以人为本,而不是出于任何“炫耀”的目的。在考虑设计一座奥运主场馆的时候,他首先考虑到观众和运动员的感受。
    “它的一大特点,是从所有的方向都可以很便捷地进入。其次它是一个开放的建筑,所有朝向都是同等重要的,所有的方向都让人感到舒适。看台的设计使观众获得了很好的视角,运动员也拥有了很好的比赛场地。”
    而一个成功的设计师,是会把光线、使用者等必然存在却又变动着的因素考虑在内,“当看台坐满观众的时候,人群就自然地成为了建筑的一部分。一个好的体育场是建立在观众能够与运动员保持良好互动关系的基础上的。”
    ●设计过程 外观最初像“马桶盖”
    很多人都猜想过鸟巢的理念从何而来。但鸟巢的中方总设计师李兴钢却告诉大家,鸟巢的设计“是从内到外的一个设计过程”。
    鸟巢是从一个体育场的核心部分———看台———开始设计的。李兴钢说:“人们建一个体育场是因为一些人在那儿进行竞技,而另外一些人在周围捧场,我们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出发点来进行设计的,我们的设计就是一个从内到外的设计。这个‘内’就是看台以及赛场,所以我们设计的看台是碗形的看台。看台的设计是很古典的,它就像古罗马的竞技场一样,蕴涵了比赛和观赛这两种运动场最重要活动的完美的结合。在设计上,也是本着东西高、南北低的布局,为的是便于观赏比赛。”
    在把看台和赛场确定下来后,才有了第二步,就是给看台加上外罩。最初设计师确定了一个比较简单、扁平的外罩,但在李兴钢看来,确实有点像中国人眼中的“马桶盖”。考虑到这一顾虑,设计团队又把原来的方案推倒重来。“最后我们找到了这样一种编织式的结构,它有点像自行车辐条的编织情况,48根大梁沿着中间的开口相切,然后向后编织起来。这样鸟巢的设计基本就完成了,一步步按照它的功能逻辑、结构逻辑、美学逻辑,达到一个由内到外的设计结构。并不是开始先看到一个鸟巢,然后决定做一个鸟巢的。”
    ●实地体验 舒适理念贯彻始终
    设计者的初衷能否体现在“成品”鸟巢中,让我们来一一对照一下。
    从奥林匹克公园进入鸟巢,观众会觉得噪音和喧闹都被“挡”在了门外。这是由于鸟巢内层PTFE膜、钢结构上的吸音材料,不仅能将9万多人同时观赛的现场嘈杂声很好地化解掉,也能让观众在进入鸟巢的瞬间远离喧闹,以愉悦的心情迎接比赛的开始。
    进出鸟巢都很方便,当中除了电梯和普通的楼梯间,还有环绕在四周12对非常醒目的钢结构大楼梯。根据计算机模拟结果,9.1万名观众全部疏散出去只需约8分钟。
    鸟巢没有主次看台之分,因为整个碗状看台不仅没有一根立柱遮挡,而且不是连贯地一通到底,而是上、中、下共七层之间错落有致。这样的设计,让任何一个位置上的观众都不会被前排挡住视线,且能获得均衡的、距赛场中心约142米的视线距离。平等的视野,在鸟巢中得到充分体现。
    尽管是个露天体育场,但在鸟巢的看台上并不会感觉闷热,设计师们利用流体力学设计,令鸟巢看台上任何一个地方,都能享受到同样的自然光和自然风。而由中国红向长城灰渐变的座椅色彩,也都经过充分的计算,在视觉上激发了观众们的观赛热情。考虑到观看比赛时间比较长,鸟巢里9万多张座位都按照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线条比一般体育场的座椅要圆润,减少疲劳。
    细节决定成败,鸟巢的伟大不仅在于其独特宏伟的外形,更重要的是在每一个细微的环节,都成功体现了设计者“人民的体育场”的设计理念。
    ○○对话
    百年以后 评价鸟巢更客观
    李兴钢
    鸟巢中方总设计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记者:请评价一下鸟巢的建筑史地位。
    李兴钢:这个倒不是我谦虚,我觉得我没有能力作这个评价。我觉得任何东西你要去评价它在历史上的位置,一定是要有一个历史的距离,你才能够作出一个合适的评价,当代的人评价当代的事情一定是会有局限的。所以可能五十年甚至一百年之后,再回过头来看鸟巢,我想那个时候对鸟巢会有一个相对客观的正确的评价。
    记者:奥运开幕当晚您有什么感想?
    李兴钢:奥运开幕的那天,我在鸟巢里,但不是观众,而是肩负工作,那段时间我们每天都要值班,关注设施保障。当时的心情非常欣慰,非常兴奋。因为我们用智慧和汗水打造出的国家体育场,以最美丽的姿态展现在全世界人民面前。能够亲眼看到圣火点燃主火炬塔啊,对我而言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刻。
    ○○延伸
    2010亚运 向北京奥运看齐
    北京和广州,是中国版图上遥相呼应的两座名城。因时代的机缘巧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相继举办,这让中国对体育盛会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在北京奥运成功举办的例子中,广州人民找到了太多值得学习的理念。而鸟巢,已经超越了一座单纯的伟大的建筑,其所涵盖的理念和人文内涵,是北京奥运会成功经验的集中体现。通过鸟巢这个成功样板,广州亚运正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
    ●场馆建设 广州将现“有盖”鸟巢
    伟大的建筑总是有类似之处。广州人民或许很快就不必特意上京去“朝拜”鸟巢了。在广州占地25万平方米的国际体育演艺中心落户科学城,建成后将成为亚运场馆。从目前演艺中心主体建筑的效果图上看,其在外形上和“鸟巢”很相似,不过比鸟巢多了一个“盖子”,为全封闭式。场馆除了占地6.5万平方米、1.8万个坐席的球馆之外,还设有各类运动练习馆,附设停车库、入口广场和零售商店。这一项目在规模和外形上与奥运会场馆“鸟巢”神似。它建成后将成为广东最大的国际化综合性体育文化娱乐场馆。
    ●环保措施 沿用北京奥运科技手段
    鸟巢所在的奥林匹克公园,由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等赛场、新闻中心和运动员村组成,乃是北京奥运的核心。
    而据广州亚组委副秘书长古石阳介绍,广州的“亚运城”概念和北京的奥林匹克公园相类似,“亚运城除了运动员村外,还包括媒体村、技术官员村和媒体中心等,有着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概念,而且亚运公园也在旁边,所以用‘村’的概念已经不能来描述它了,只有叫城了”。
    亚运城除了在形式上类似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鸟巢设计中渗透的环保理念和科技手段,都在这里一一得以印证。鸟巢顶部及周边铺设了雨洪利用系统,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处理,获取再生水,这些再生水被作为零层以下建筑的卫生间冲洗、停车场冲洗用水、室外道路和绿化浇灌用水等多种用途的水源。
    而在广州亚运城中也采用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在屋顶收集雨水,为小区提供包括冲厕所等用途的杂用水。同样,在鸟巢中大受好评的太阳能收集系统,也在亚运城中得到重视,未来亚运城的热水供应将依靠太阳能,空调制冷部分使用河涌水。
    ●后续利用 最大新建场馆将“变身”居民文体中心
    鸟巢所代表的,不仅是伟大的建筑和先进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包括了办赛思路、人性化服务、赛后经营等“软件”。而后者,更是办好一届体育盛会的关键所在。
    广州市亚组委常务副秘书长、广州市副市长许瑞生曾表示,广州亚组委将认真地学习北京奥运会的经验。在北京奥运筹备期间,已经有17名亚组委的工作人员参与奥组委工作,包括鸟巢的媒体经理等均会继续为广州亚运服务,把鸟巢先进的团队运作经验带入亚运。
    历届体育盛会后,场馆的使用和经营都是一大难题。鸟巢在场馆经营中摸索出一条新的道路,也让广州亚组委在筹备和建设场馆过程中,更注重“后续”因素。
    鸟巢经营管理方中信联合体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蔚鹰表示,目前主要集中于承接体育比赛和商业演出。在奥运会后,鸟巢一度成为旅行热点,光是依靠接待游客,已经有大约2.1亿元的收入。但毕竟人们的兴趣会随着奥运热的降温而减退,因此鸟巢将定位为文化、体育、休闲、旅游的中心,并据此进行新的规划。
    有了鸟巢“转型”的先例,广州亚运在场馆建筑设计阶段,就更注重强化场馆功能设置的多样性,并采用简易、可拆除间隔等方式,注重解决场馆空间结构的可拓展性问题。例如,广州亚运城综合体育馆将举办亚运会体操比赛,赛后通过简单改造即可满足篮球、排球、羽毛球等项目比赛需要,还能举办展览会、演唱会等多种活动。
    同时,工作组十分注重完善场馆周边配套设施,打造集体育竞赛、文化娱乐于一体,提供多功能服务的市民活动中心,把这个亚运会新建场馆中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建筑,改造成附近居民体育、生活和娱乐的中心。
    ○○观察
    它已成为北京最热门景点之一
    鸟巢,对中国人而言,几乎就是北京奥运的代名词。本名为国家体育场的它,是2008年北京奥运的主会场。2008年8月8日,它是世界的中心,它实现了 13亿炎黄子孙百年奥运之梦。当李宁高举火炬在空中环绕鸟巢一周并点燃圣火,鸟巢就注定成为了新中国历史上一个不可磨灭的地标。
    鸟巢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占地20.4公顷,内有9.1万个标准座位(其中包括1.1万个临时坐席)。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开闭幕式、田径比赛及足球比赛决赛都在这里上演。在这里,历史定格了中国大地上举办的第一届奥运会;在这里,相机铭记了博尔特百米冲刺的瞬间;在这里,时光记录了爱与激情。
    鸟巢有一种特殊的魅力。这个长333米、宽298米的庞然大物由11万吨钢铸成,本该显得笨重而严肃。但透过奥林匹克公园的绿树青草,鸟巢有着优雅的姿态和灵动的风韵。奥运开幕的那个醉人的夜晚,在南端的水池倒影下,从内而外迸发出七彩焰火的鸟巢,宛如一个精巧的“宝盒”,打开了神秘的时空之门。
    对记者而言,在奥运开幕一周年之际重返鸟巢,再一次走过一年前采访奥运期间所踏过的每一级台阶,又是一番新的体验。
    一年前的此刻,鸟巢内外是一片有序的繁忙,开幕式的彩排在紧张地进行着。每个人都怀着无限的好奇打量着那些衣着“古怪”的表演者。鸟巢外的道路在开幕式前一天的深夜就开始封闭,于是北京市民们在深夜12时前特意开车前来,用相机拍下“开幕前的鸟巢”。
    奥运期间,整个奥林匹克公园都被封闭起来,没有比赛门票或公园的参观票,便只能如很多热情而无奈的观众那样,隔着铁丝网张望,努力把相机的镜头塞入铁丝网的网眼,给鸟巢拍一张照片。记者一直记得一个从香港来的志愿者女孩拿到参观票时的幸福表情,因为她的家人特意从香港飞来,就为了等待一个“可能有票”的机会。
    一年过去了,人们对于鸟巢的热情丝毫没有减退,据奥林匹克公共区的工作人员介绍,奥运会后,公共区的游客量平均每天约十几万,其中有3.5万至4万人来鸟巢参观,同时有2万至2.6万人到水立方参观。
    “帮我拍跳起来的姿势吧!”“能把火炬拍全吗?”这样的对白,几乎每天都在鸟巢前上演。自从北京奥运和残奥会闭幕后,被大家亲切称为“鸟巢”的国家体育场正式向民众开放。在这里,每一个人都用肢体语言和相机,记录着自己和奥林匹克的故事。鸟巢,已经成为了北京最新最热门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天上午9时,旅行团的大巴车就率先抵达,游客们都希望赶早在鸟巢前留个影,50元一张的门票,每个参观者都觉得很值,因为“能亲眼看看电视上伟大的建筑”。
    目前,鸟巢开放的只是中间的体育场和一层看台,与奥运期间不同,中间的草坪铺上了绿色的地毯,400米的跑道被围栏围起了一半多。曾经“奋战”过的文字记者工作间已经变成了奥运特许商品专卖店,人声依旧鼎沸。
上一篇: 广告设计的基本原则 下一篇: 科学养猪技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