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创业知识库 > 财税知识 > 思维能力训练的原理之智愚与优劣

思维能力训练的原理之智愚与优劣

思维能力训练的原理之智愚与优劣
  一个智力一般但却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探索精神的少年与一个屡获数学奥林匹克冠军但兴趣单一、知识面狭窄的中学生相比,谁更聪明?谁未来的成就会更大些?
  作为一名思维训练者,他首先应当明白,思维训练的第一目标是培养健全的心智。其次才是专业化、实用化的思维技能训练。忘掉这一点,思维训练就会沦落为一种不道德的训练,一种为追求优胜而畸形发展思维能力的手段。最好的思维训练不是培养出一个专业天才,而是培养出一种健康活泼、充满对生活和生命热爱的,思维成熟的心智。所以,在思维训练中,如无必要一般对学生的思维状况不宜作优劣评价,而应以鼓励、表扬为主。要让学生感到自己能干,有成就感。有追求上进的激情是最重要的,在思维训练中不存在谁比谁更聪明的情况,那种把人分为三六九等的优劣评价方式不适用于思维训练。因为思维训练只是一种演习,在现实的大舞台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一定是主角。一个在学校智力平平的二流学生,在社会上也许会闯出一番大事业。而一个在学校被老师视为品学兼优的学习天才,离开学校后也许会迅速变得碌碌平庸,终生一事无成。所以,在思维训练中给学生划分智愚等级是没有任何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学生们需要的是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和今后改进完善的方法,再加上一点点鼓励,仅此而已,就这么简单。至于每个学生能达到哪个层次,那是由个人天赋和教师的训练经验决定的。一个力量型运动员无论怎样勤学苦练也不可能夺取长跑冠军,而在相同天赋的情况下明师更能出高徒,所以,在思维训练中责备学生无能是不公正的,学生的无能很大程度是教师的教导无能所致,与学生本身的智慧无关。
  传统教育中金字塔结构的悲剧在于我们把这个结构最底层的每个成员都当作会升到塔尖的人来教。教育的内容是为塔尖的少数人设计的,而不是为了塔底或塔半腰的大多数人。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才发现,现实社会的竞争规则与学校的完全不同,有许多对他们未来发展更

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他们在学校并没有学到。思维训练虽然追求的是智的提高,但却拒绝以智愚对学生进行等级划分评价,是因为思维训练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追求的是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智力发展。让一个科学家和一个艺术家比较谁更聪明,谁的价值更大,显然是不可能分出智愚或优劣的,因为这是两种形态完全不同的智慧。同样的道理,让一个记忆力超常的孩子与一个想像力丰富的孩子比较谁更聪明,显然也有失公允。这就是为什么思维训练最注重智力开发效果而不以智愚作等级评价标准的原因。把学生从金字塔式的优劣角逐中解脱出来,针对每个人的智力天赋和兴趣爱好,着重塑造他们不同形态的智慧之美,这样就不会再有谁是第一,谁是第二之争了,因为大家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不可替代的。
  针对每个人的思维天赋,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这是思维培训师的基本觉悟,没有这等智慧是做不好思维培训师的,只会又演化为知识的统一传授。整齐划一不是思维训练追求的目标,先塑造健全的心智后追求头脑个性化发展才是正确的思维培训之道。所以,只有能使自己的学生各具特色的思维培训师才是最成功的思维训练专家。
  随着信息社会的超速发展,高等教育将日益普及化、大众化,届时高学历人才过剩将成为必然。人们将会发现,信息时代的智力竞争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拥有量的较量,而是深化为内智力的较量。比赛谁更有想像力,谁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更强,谁的头脑更独一无二、不可替代……告别了人才短缺的时代,教育走个性化的道路已是潮流所指,大势所趋,如果再按照传统的大工业生产式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那种千脸一面型的“人才”毕业之日,也就是他们失业之时。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社会竞争会更加激烈,但新的机遇、新的需求也会层出不穷,这就要求人们的头脑思维更加个性化,只有这样才能从特殊的思维视角发现这些新机遇、新需求,进而创造出一方属于自己的新天地。法国伟大的文学家雨果曾经意味深长地说:“我们虽然不能超越那些天才,但却可以和他们并驾齐驱。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那就是要和他们不一样。”
  思维训练的目的就是要挖掘我们的大脑潜能,培养独特的、一流的头脑。对于独一无二的头脑来说,再评价它的智愚和优劣还有什么意义呢?

 

上一篇: 如何纠正逻辑思维和习惯 下一篇: 演绎推理方法:喜马拉雅山从大海里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