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络营销 > 品牌营销 > 品牌只是皇帝的新衣?

品牌只是皇帝的新衣?

时间: 品牌营销

       或许,人总需要一些标签来把自己归类或是证明自己与众不同。明明就只是件商品而已,至多有款式、颜色和质量上差异,却偏偏宁可去相信那品牌背后的潜台词,去相信那虚幻飘渺的形象或力量。

  女友神神秘秘地问我:“你觉得‘埃斯普利特’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我偷乐,莫非女友又看上了哪个外国帅哥?随即附和说:“嗯,应该是个壮小伙,蓝眼睛,高鼻梁,瑞典或挪威人吧,30岁出头,衣着相对保守,性情刚毅。不过,也可能在某些时候柔情似水哦!”

  女友眼神里划过一丝狡黠,假装正经地又问:“那你觉得‘ESPRIT’又是怎样的人?”

  我一愣,这不是我最爱的服装品牌么?原来是人名。揣摩了一会儿,我说:“感觉他很时尚、轻盈、睿智,在事业上应该是个年轻的成功人士吧!ESPRIT这个名字并不男性化,女性也可以啊,一定是那种聪明绝顶的、稳坐潮流前线的女人。”

  女友再也忍不住,啧啧称赞:“你没去写时尚小说真是一大遗憾。好了,谜底揭晓,‘埃斯普利特’就是‘ESPRIT’的中文名字。ESPRIT就是你最常光顾的时装品牌。你所谓的欧美风尚、成功人士,其实就产自香港,甚至还是内地代工的。或者干脆告诉你吧,在香港,ESPRIT顶多也就是个大众消费档次哦。”

  落差!天上人间。后来,我痛心地发现自己衷爱的LEE牌牛仔在美国也就是街边货而已。后来的后来,我不幸地明白被我视为爱情象征的哈根达斯,也不过就是街头甜品。而宜家,这个被我无数次光顾,并以品质生活自居的家居商场,在瑞典起家时,其实就是个廉价商场。

  一个做营销的朋友意味深长地对我一笑: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或许,人总需要一些标签来把自己归类或是证明自己与众不同。明明就只是件商品而已,至多有款式、颜色和质量上差异,却偏偏宁可去相信那品牌背后的潜台词,去相信那虚幻飘渺的形象或力量。商品成为身份的代用词,人们对身份的追求物化成了品牌癖好。虚荣?

估计难免。自欺欺人?恐怕有些。

  想想看,我们所接触的电视报纸杂志户外广告等等,甚至包括卖场,哪一个不是绞尽脑汁、竭尽全力地向你兜售产品品位之高、风格之迷人、个性之与众不同。当然,人们十分愿意看到高品质的产品琳琅满目的情景,意味着咱消费者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可是,那些本该隐匿在产品背后的东西,却大有喧宾夺主之势。于是,产品被拟人化,甚至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饱满的、丰富的、个性鲜明的人。这时,品牌诞生了。我们逛商场,不再是跟一件件死气沉沉的商品打交道,而是饱览不同的人,体验迥异的个性和风格。总有一款能满足你心中某种潜藏的需求,于是你奋不顾身地扑上去,去寻找那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和归属感,以为买下了它,你就会成为这样的人,抑或拥有这样的生活。

  很多时候,那不过是品牌带给人们的虚拟满足感,就像皇帝身上的新衣,它存在过吗?不得而知。对于知晓它的人来讲,也许你终于让你的品味和身份高调示众,你满足了。可更多情况下,这更像是一场自娱自乐。然而更有可能的是,你因此支付了远远高出商品价值的代价,换言之,你在为商家的广告买单。

  清醒以后,再打开你的衣柜、橱柜,环顾一下客厅四周,看看你有没有过类似的失策?它的价值真有它的价格那么高吗?它果真是高品位、高质量?你是否可以找到性价比更高的替代品呢?

  不可否认,品牌是商品质量的保证,但有质量的生活,绝不是靠品牌堆砌出来的。我们所知晓的品牌,多是财大气粗,有钱砸广告、通渠道的商家,高昂的价格多数也因此而来。相反,也有很多的商家,他们默默耕耘,潜心制造,虽然没太大名气,在产品质量上却有底气。

  在这个被广告和品牌包围的时代,我不禁想,我们会不会像童话故事里那个“穿新衣的皇帝”一样可笑?我们到底是在消费商品,还是在消费自己心中的那份虚荣的渴望?

上一篇: 中国十大家居品牌榜中榜 下一篇: VI设计:企业最容易踏入的隐形陷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