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创业分享 > 社会万象 > 创新文化氛围促进城市发展

创新文化氛围促进城市发展

时间: 社会万象 创新文化氛围浓厚

创新文化氛围促进城市发展
——太原市文化氛围创新恳谈会发言摘要
编者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力量。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而在创新的过程中,文化创新,观念的创新又是推动其他各项事业改革创新的前提。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当代,文化更成了推 
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一个地域的文明程度,发展水平的体现。特别是在今天我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率先发展,构建和谐太原,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全局工作中,“文化氛围创新”更显得极其重要。

  为此,市委宣传部近日召集省城文化界的部分专家和学者,就“文化氛围创新”这个命题展开了学习座谈。在恳谈会上,专家们各抒己见,踊跃发言,并对我市如何实现“文化氛围创新”谏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现精选出其中几篇有代表性的发言,以飨读者。

  马晋瑛(太原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建设创新型城市首先必须要文化创新。文化与科学技术交融互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显著特征。任何一个技术创新的时代,无一例外地伴随着人文创新的引导。几千年来,太原人民生生不息,创新不已,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文明,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物质可以进口,资源可以开发,但文化不能购买,素养不靠舶来。今天,我们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继续发挥这一强大文化力的作用。建设创新文化,当前关键的是要在全社会形成追求创新的价值观念和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要大力弘扬“太原城市精神”,培育全社会的创新意识,使热爱知识、探求真理成为人们普遍的心理品格,让开拓进取、创新创造成为全社会普遍的职业理念。要树立宽广胸襟,鼓励学术争鸣,保护不同意见,使他们的创造潜力得以充分激活和发挥。要大力营造支持创新、尊重创新的社会环境,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激励成功、善待挫折的良好

氛围,让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鼓励,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使我们这座千年古城处处充满包容开放的时代气息。

  今天请各位来参加恳谈会,就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还请各位畅所欲言。

  卢渝(省委宣传部助理巡视员):今天,能参加这个恳谈会我很高兴。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更多地关注太原,支持太原。2001年省委宣传部宣传思想工作方面提出了“三个创新”,即观念创新、知识创新、产业创新。申维辰同志到太原市工作后,又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思路,在申书记提出的“五个创新”中有个文化氛围的创新。我理解的文化氛围的创新,一是要为我们整个城市的创新提供一个相当好的文化氛围;二是指文化工作和文化建设实现创新。这里讲几点意见:

  一、文化氛围创新这个命题是历史性的。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创新是时代的潮流。一是从西方国家的发展来看创新。西方国家发展能够走在我们的前面,是因为他们在创新方面走在我们的前面,抢占了各方面的制高点。他们比较早地完成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我们现在也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明确地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理论。二是从党的理论发展来看创新。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我们党的理论指导其实都在不断发展,走着一个创新的道路。三是从城市建设的要求来看创新。省委对太原市的要求非常的明确,太原要进入全国的先进省会城市的行列,这是一个大好的机遇。一定要抓住机遇,但是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文化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所以,建设创新型城市,实现文化氛围的创新,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文化氛围的创新这个命题是自觉性的。它把忧患意识、反思态度和自强精神结合起来了。它应该是在自觉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我们而言应该是一种觉悟,一种自觉。一是它表现为一种

忧患意识。忧患意识现在太重要了,尤其对于山西来说。比如产业结构调整,到目前为止还有较大差距,第一、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占很小一部分。如果遇到市场变动,情况就非常不利了。所以申书记在省委宣传部的时候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如果文化产业发展起来了,对我们的经济贡献就会很大。因此,认识到这个问题后,就要全力推动它。二是它表现为一种反思态度。先说我们对文化的反思。山西省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但是我们对历史文化资源没有高度重视起来。在较早的历史上,我们的生态环境是最好的,但后来就不行了。我们在文化方面丢的东西太多了,需要深刻反思。三是它表现为一种自强精神。现在我们的文化强省建设搞了三年,取得卓著的成效。《光明日报》上发了个报道,称之为“山西现象”,认为山西从文化迷失走向文化自省,又从文化自省走向文化自信。现在山西的文化强省建设在全国影响是非常大的。有了文化自信后,又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觉,表现出了文化强省建设的主动性、自觉性。也就是说干事情有了积极性,比任何组织推动都要强。

  三、文化氛围的创新这个命题是具体的。文化氛围的创新绝对不是什么口号,是个非常具体的东西,是建设性的。主要包括:一是文化观念的创新。要树立大文化的观念,把文化观念创新扩展到相关的文化单位、各个方面和各个部门。还要有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观念,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而不是按照现成的道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二是文化环境的创新。文化环境其中包括社会文化环境、基础设施、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比如,省里搞的国际性的大型文化活动,像平遥国际摄影节,国际国内影响就比较大;像前不久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乔家大院》,还有前段时间改编播出的《吕梁英雄传》,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这方面太原市不是没有,而是影响不够,而且文化内涵也不够,文化产品生产相对也比较弱。三是文化体制机制的创新。中央马上就要召开文化体制改革会议。现在的文化体制改革主

要是指形成宏观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要通过文化体制机制的创新,形成三大文化体系和两大格局,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文化创新体系和文化产业格局、文化开放格局,这就是目前改革的方向。四是文化品牌的创新。创新文化品牌,是太原市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这几年,省里面打造文化品牌,主要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品牌就是华夏文明看山西,这是最高层次,走到哪里都是打这个品牌。第二个层次的品牌,体现在申书记写的一篇文章里,即文章中提出的山西省历史文化的三个特色: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进步变革的思想库、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这三个品牌就把山西主要的文化特点写出来了。这是中间层次。第三个层次的品牌,就是地方特色品牌。太原市的文化品牌怎么搞,我认为思路应该宽一些,不要仅仅局限在晋阳文化的范围内。太原市是晋商活动的中心地区,应该着力宣传一下。再就是太原市是个龙兴之地,这里的人文环境非常好。同时,太原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民族融合的地方,有各种出土文物实证。这都是一些启发性思路,具体的东西还要进一步讨论。五是文化工作的创新。首先,文化工作应该把研究、创作、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三位一体”,这样才能更好地支撑我们的文化品牌。比如话剧《立秋》等,都是走这样的路子。这个方法得到了中宣部领导的赞同。第二,一定要把规划、阵地、窗口都结合起来。太原市文化建设的规划要按照国家和省、市“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进行调整,使之更有操作性,把规划做得更切实。宣传文化系统是我们的阵地,没有一个好的阵地是不行的。

  四、文化氛围的创新这个命题是开放性的。文化氛围的创新必须建立在高层次、宽领域的基础上。一是开拓视野,横向比较,提高标准。现在省里对太原市的要求是要进入全国先进省会城市行列,对太原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先进与否必须进行横向比较,不仅要在全省比较,而且要在全国比较,还应该在世界范围内比较。二是

拓宽渠道,冲破壁垒,整合资源。要广开思路,拓宽渠道,冲破壁垒,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多渠道地开辟资金来源。要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把这些资源整合出来,然后把文化品牌提炼出来。可以成立一个文化创新发展规划研究中心这样一个机构,统筹规划文化产业发展。主要重点是抓好演出业、娱乐业、休闲业这些主要产业,还有文物信息产业。总之,对太原市的建议归结起来,就是六个字:“激活、整合、运作”。

  梁枫(山西省著名剧作家):什么是创新,我认为就是别人没有的你有,别人没有搞成的你搞成了。具体到文化创新主要有三点:

  一就是原始创新。比如去年湖南搞的超级女生,就是一种原始创新。创造了普通百姓的狂欢,它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模式。还有省里组织创作的《一把酸枣》和《立秋》,都是我们以前没有的东西,这都是原始创新。

  二是把现有的文化资源经过整合,创造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产品。比如我们现在的女子十二乐坊,它就是把现有的文化资源经过重新整合形成的新东西。

  三是传统文化推陈出新。就是把传统文化注入现代的元素,变古老为现代,形成新的东西。特别是我们的戏曲,更需要这样的创新。

  创新文化氛围,结果就是文化创作繁荣和旅游文化的开发,文化产业的市场繁荣。

  怎样创新我们的文化氛围,促进我市文化创作,我有三点意见:

  一、大力扶持文化精品,打造我们太原自己的文化品牌。我们太原市在这方面比较薄弱。全省几乎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品牌,大同是佛教文化品牌,吕梁是道教文化品牌,长治是红色文化品牌,运城是关公文化品牌。我们现在必须要明确方向,把晋阳文化品牌叫得响响的。同时要研究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法,投入一定的启动经费,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至于旅游文化,我们太原市的旅游资源是比较丰富的,就应该有个旅游文化方面的品牌。但是现在我们这方面的开发还不尽如人意。去年我们的精品创作已经初见成效,市委初步计划搞几个文

化品牌,希望今年我们可以加大力度,把这几个精品搞成。

  二、大力倡导社会投资,出台优惠政策,如土地使用、投资政策等。鼓励企业家认识文化,投资文化。这是我们太原市的一个问题,其他地区对文化是比较重视的,文化活动一般是由文化产业公司来运作,而在我们太原市或者在山西省我看不到,我们在这方面的意识特别差,其实这个文化产品是大有可为的东西,大投入,大回报,就看我们能不能认识到。这可能和我们山西的部分企业家的文化素质比较低有关。看不到文化产业的前景。把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结合起来,这就必须要倡导社会投资了,这需要政府组织引导。

  三、建立中介机构,即搭建文化和市场的桥梁,把市场和投资者联系起来。搞这样一些机构,把文化和市场整合起来。把作家和投资者联系起来,把作品和市场联系起来。而且这个中介机构可以搞文化节。比如我们前年组织的民间文化博览会,文化气氛很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应该找一些非常有活力的,有经营头脑的,有文化素质的人来参与建设,我相信,他们可以得到非常好的经济回报。

  郑学诗(太原市委党校教授):说起文化氛围的创新,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城市。建设创新型城市是促进率先发展的根本动力。率先发展,惟有创新。人所共知,太原市在发展上与其他省市之间存在的差距,其根源已经不再是地理区位和优惠政策上的不同,重要的是思想观念、科学技术、体制机制、发展环境、文化氛围等方面的差距,这些差距都在影响着太原市创新能力的发挥。如何围绕城市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城市的文化作用,是许多城市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太原作为省会城市,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肩负着重大责任。太原自身的目标定位是,要建设成为充满生机活力、富有文化特色、人居环境优良的中西部经济强市、全国文化强市和生态园林城市。按照这一定位,太原应当充分发挥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着力塑造文化强市新形象,为现代化大都市建设提供强有

力的文化支撑。具体讲:在全面构建现代文化体系方面,一是要把发扬太原历史文化精神作为构建新文化体系的“内核”。二是要以现代精神改造传统文化,以开放的心态汲取世界文化精华,努力实现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换,引导大众文化向高品位文化提升。太原市围绕“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率先建成中西部经济强市”的城市发展目标,突出人本、人文、自然的价值取向,坚持用文化引导规划,把文化注入建设,以文化提升管理,致力于营造和谐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为文化强市的发展注入活力。

  城市“文化氛围”的创新虽然重要,但是,广大农村的“文化氛围”的创新更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我认为,农村老百姓最需要的“文化氛围”的创新莫过于教育文化氛围的创新与落实了。他们具体需要的是:希望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贫困学生的读书问题;希望任何学校最好无条件为贫困学生开通“绿色通道”;希望不再有由于家庭困难无法交大学学费的“学费杀人”现象等。农村老百姓迫切希望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

  我想,在我们研讨太原的文化氛围创新的时候,也应当把农村的教育文化氛围的创新作重点的研讨。要在农村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注重群众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此外,对我们文化强市来说,整合并创建历史名市、名镇、名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宝贵历史资源,更是我市区域性特色文化的需要。历史市、镇、村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在加快城市化、现代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矛盾问题,也是当前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目前,新一轮城市化高潮、旅游开发热潮以及新农村建设,将会使历史村镇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更复杂;文化遗产过度旅游开发、不合理利用等问题将更多;历史村镇的保护显得更为重要。在这方面,我们要向清代太原晋祠人杨二酉学习。杨二酉对山西的地方文化保护和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乾隆十六年,即公元1751年,杨二酉被

休致回乡,致力于对晋祠的保护和对晋祠文化的研究,先后对舍利塔、水镜台、水母楼、柏月山房等重建或修复,扩建了唐叔祠,复制了唐太宗晋祠铭碑。特别是他总结并撰写的晋祠内外八景诗,对晋祠文物、建筑的保护和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变化万千的信息社会里,加强历史文物保护刻不容缓;应引起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务必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发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入手。

  杨健(太原市文联党组书记):尽管近年来市文联在开展创新性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努力,收到一些成绩,但与其他先进城市相比,我们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深入地分析,在思想观念的转变上,在凝聚力的增强上,在影响力的扩大上,在作用力的发挥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肩负起神圣的职责和使命,继续保持好的精神状态,围绕文化氛围创新,更新观念,创新思路,把转变职能、改进工作、提升水平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切实抓紧抓好。

  那么,文联在创新文化氛围方面应如何做呢?我想还是通过为文学艺术工作者服务,通过他们的艺术作品、艺术活动来创新文化氛围。

  第一要扩大联络范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文艺工作者的从业方式,文艺生产和经营方式,文艺载体和传播渠道等都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文联应满腔热忱地与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单位的文艺工作者广交朋友,深交朋友。通过创新多种灵活的组织形式,把广大文艺工作者、参与者、爱好者、支持者更多地吸引到自己周围,把“桥梁”和“纽带”延长得更长一些,连接得更宽一些。

  第二要强化协调手段。文联在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服务的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文艺工作者之间,文艺工作者与社会之间以及文联自身与有关部门和单位之间的矛盾关系。协调处理好这些矛盾关系,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手段。

  第三要改进服务方式。随着形势的发

展,文联的服务领域、服务对象的变化,必然要求改进一些传统的服务方式。要积极参与和指导群众文艺创作活动,多开展面向基层的活动,组织新人新作研讨,帮助指导文艺工作者提高创作水平。要组织协调有关方面,在为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上创造条件。文联的力量毕竟有限,要主动和企业、社会力量联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这也是改进服务方式的重要内容。

  第四,改变文艺工作一成不变、“模式化”的倾向,引入经营意识,努力搭建艺术家作品走向市场的桥梁。

  第五,改变文艺队伍偏艺轻德、“一手软”的倾向,加强思想教育,努力培养一批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

  创新文化氛围,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离不开一支德艺双馨的文艺队伍,离不开一大批高素质的文艺人才。文联要通过有效的教育引导,使德艺双馨的理念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自觉的人生追求。要引导他们不断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不断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文艺观指导创作实践,不断增强文艺工作者自身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要教育文艺工作者自律自爱、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提倡文人互勉,反对文人相轻。要紧密联系实际,以多种行之有效的办法,重点解决个别文艺工作者社会责任感淡漠、形象欠佳等问题,多方面推动文艺队伍德艺双馨建设,真正把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造力凝聚到创新文化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多做贡献上来。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努力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养、文学艺术素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为促进我市“十一五”规划更快更好的实现做出积极贡献。

  孟恭才(太原市文化局副局长):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而文化创新则是一个城市永葆青春、魅力四射的源泉。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当代,文化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地域的文明程度,发展水平的代表和体现,可以说,文化是“

软实力”。对于太原市,我们之所以常常感觉到文化氛围不浓,甚至于“无文化”,原因就是缺乏创新。文化资源再丰富,不创新就是“死文化”,没有用。创新不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而应渗入到观念上,行动上。

  一、思想观念要创新

  从文化工作的角度讲,这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和主力军,营造文化创新氛围、实施文化创新战略,首要是更新观念,进行思想观念创新。在思想观念上,要克服计划经济体制下日久形成的狭隘片面的文化观念,要强化文化经济一体化的意识,充分认清文化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发展思路上,要破除文化仅仅是事业而不是产业的观念,树立文化也是一种可开发的产业意识;破除文化只重社会效益不讲经济效益的观念,树立文化也是可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观念;破除文化只能由文化部门办等等陈旧、落后于时代的观念,树立文化产业观、大文化观念和社会办文化的观念。既要安排事业,也要抓产业;既要出作品,也要出人才;既要有经济效益,也要有社会效益。

  二、文化体制要创新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我认为加快文化体制改革,首先,要创新政府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应实行综合管理和间接管理。要减少直接的行政干预,更多地依靠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进行管理。重点是实现三个转变:1、由管文化、办文化向以管为主转变;2、由主要管理直属单位向管理单位和社会转变;3、由主要以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管理手段转变。要强化三个职能:宏观规划与调控职能;公共服务职能;市场监管职能。最终实现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

  其次,要积极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的企业化改造。现有的文化事业单位中,除图书馆、群众文化馆(站)、艺术类院校和少数特殊的艺术院团应当

作为公益性机构保留,其投入要通过国家财政或社会捐赠等方式获得补偿外,其余文化单位都应该通过企业化改造,逐步走向市场。要借鉴企业改制转机的成功经验,对文化单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大胆改革,尽快建立起走向市场的用人机制、分配奖惩机制,增强内部活力,严格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运作。

  同时,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文化发展政策。要改变以往主要依靠财政性投入和文化企业的自身积累扩大再生产的方式,要敢于尝试运用投资控股、金融信贷、资本融资等手段,建立多渠道投资文化产业的体制和有效的筹资机制,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投融资格局。要更多地关注民营企业对文化产业的投入,降低文化市场准入门槛,鼓励非文化企业、非公有经济投资文化产业;加快建立和发展文化产业基金组织、文化投资公司和资本市场融资机构等多元化投资主体;同时要利用财政、税收、信贷和价格等经济杠杆,在资金投向、产业结构和布局、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加大扶持和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三、创作思路要创新

  实施文化创新,繁荣文艺创作,艺术创作人员要紧跟时代步伐,更新创作理念,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已的创作行为。文艺工作者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艺术创作与生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标准,创作出适应群众需求,适应演艺市场标准,紧贴时代,观照现实,富有特色的艺术作品。

  四、论证、寻找、建立、铸造太原文化的品牌,把文化资源梳理好,寻找出一个品牌

  创新也要切住太原的定位情况扬长避短,找到特色。太原的文化资源很多,诸如:1、历史文物资源;2、名人资源;3、民俗资源;4、革命历史题材资源等等。“晋阳文化”到底是什么?要找准、定准。要切合太原的实际,要找到可操作的把手,既要有时代性,更要有地域特色。

  文化建设的任务繁重而艰巨,只有尽快更新思想观念,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创新,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

上一篇: 努力促进民族文化的创新 下一篇: 文化创新应该是全社会共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