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创业项目 > 企业应用 > 创新意识和初步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创新意识和初步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第一小学卢  艳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潜在的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是善于选择、重组、应用信息,能独立地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萌发状态,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对他们进行创新意识和初步创新能力的培养呢?现结合教学工作实践谈几点初浅做法:

一、保护好奇,引发生疑,萌发创新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有许多重大发明与新技术的发现往往从好奇开始,好奇心使人富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乐于深入思索事物的奥妙,善于观察特殊事物的征象,发现其中的奇异。因此,保护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勇于提出各种新奇的数学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生疑是思维的开端,创新的基础。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景中,促使学生产生弄清未知的心理需求,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创新做好心理准备。

二、重组结构,引发质变,促成创新

认知结构指小学生心理内部知识结构、认知经验、认知方式。小学生在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建立起的认识图式是一种质变,由认知图式的不平衡到平衡的循环往复,就是不断发生质变的过程。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三个阶段论说:“获得——保持——再认”,用动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认知结构的深化与发展,通过数学课的探索学习,认知迁移,每个学生的认知结构都爱各自最近发展区得到更新,得到再建。

三、参与活动,主动探究,激发创新

“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这是皮亚杰的名言。把活动原则实施于教学过程,就应让学生动手、动脑探索发现。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是一个由外部的活动向内部的认识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

引导学生参与操作过程

,要与发展学生创新意识与初步的创新能力结合起来。一位教师在教“三角形面积”时让学生取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运用拼合、旋转、平移的方法拼出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拼成的图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学生在操作中发现三角形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由此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四、营造氛围,激励成功,培育创新

在教学中,营造氛围、激励成功要注意两点:一是要使学生创新,数学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做到“三个自由”即使学生能自由地发表意见:自由地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参与教学活动:自由地与教师、学生沟通各种信息。二是要使学生创新,数学教师必须让学生具有成功感。成功感是学生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产生的自我满足,积极而愉快的情绪状态。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强化的结果。激励成功的奖赏会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种体验能促进被奖赏者向着奖励的方向努力。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准备性参与、理解性参与、巩固性参与、变式性参与、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创新意识。

上一篇: 注射模热流道故障及其对策 下一篇: 创新,始于CEO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