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企业管理 > 产品运营 > 中国最后一个饮料大佬 宗庆后

中国最后一个饮料大佬 宗庆后

 “如果中国13亿多人,每人买一件我的产品……”,这个容易遭到嘲笑的梦呓,宗庆后做到了。在中国,娃哈哈产品已达到全国年人均消费10瓶以上的数字。2003年,公司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成为全球第五大饮料生产企业,仅次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吉百利、柯特这4家跨国公司。

  虽然没有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宗庆后却不是目光短浅之辈。他很早就看到了大趋势:要搞国际化、学习跨国公司,最彻底的办法就是资本国际化。1996年,宗庆后拿出盈利最好的5间工厂,以4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达能、百富勤51%股份。

  引进外资的时候,宗庆后强硬的坚持主导权。在外资要求控股时,宗庆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牌子不变,董事长位子不变,退休职工待遇不变,45岁以上职工岗位不变。

  在对跨国公司管理模式、营销手法的学习问题上,宗庆后很注意结合娃哈哈自身优势的运用。娃哈哈高层团队极其稳定又十分开放,十多年来随着环境的改变不断学习,不断充实新鲜血液,但很少有海归空降或猛然改革机构,也没有实行被不少中国企业奉为经典的时髦的品牌经理制度。

  一句话,在向跨国公司学习的过程中,宗庆后是一个典型的“拿来主义者”。

  在中国称得上企业家的人群里,宗庆后可能是最勤奋的一个。一年365天,他有200天时间奔赴市场一线考察。2002年8月,为新建分厂考察选址,宗庆后创下了12天跑遍大半个中国的纪录。

  这种勤奋精神来源于过去的艰苦磨难。由于祖父是张作霖手下的财政部长,父亲也在国民党政府当过职员,解放后宗庆后家庭非常贫困,兄妹5人,父亲找不到工作,只靠做小学教师的母亲一份微薄的工资度日。初中毕业后,宗庆后到了舟山马目农场,在一望无际的海滩上挖盐,晒盐,挑盐。

  1978年,33岁的宗庆后才回到杭州,入校办厂做推销员。此后的将近10年里,他辗转于几家校办企业,郁郁不得志。

  1987年,宗庆后承

包校办企业经销部的时候,已42岁。宗像一个工作狂,风里雨里骑着三轮车去送货,最小的一笔生意仅赚了一块钱。

  在与小学生们做小生意的时候,宗庆后发现,小孩子零食吃多了以后,食欲大为下降,很令家长头痛。宗灵机一动想出了“儿童营养液”的主意。1988年,“娃哈哈”儿童营养液推出后,在全国迅速窜红。几年后,宗庆后杀入纯净水市场,获得了更大的胜利。

  “跨国公司是纸老虎”,宗庆后偶而也放大言。在与跨国公司达能同行的8年中,宗庆后为什么没有被干掉,反而地位越发稳固?宗的回答是:“关键是你能不能赚钱。投资都要讲回报的,你做的比他自己做挣钱多,他当然愿意让你干。”

上一篇: 饮料企业如何提防“压库”陷阱 下一篇: 中国式品牌建设的十字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