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融资 > 融资ABC > 王巍:2007中小企并购融资的突破

王巍:2007中小企并购融资的突破

时间: 融资ABC 王羲之 王维的诗 巍怎么读 王魏

王巍:2007中小企并购融资的突破
与往年不同的是,并购的的确确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主流工具和观念了。“城头变幻大王旗”,几乎各行各业、上上下下都在主张并购,鼓吹整合。舆论是强大的,激情是汹涌的,手段是泛滥的。但是,如同行驶在没有多少加油站的高速公路一样,无数架并购引擎正在急切地危险地轰鸣中。终于,在经历了如此多年的宏观呼吁和商业期盼之后,并购交易中金融制度的安排“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婀娜而出,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当然,我们还有无数多的基础要素,无数多的配套条件,无数多的综合考量需要中央银行和所有七七八八的不断与时俱进地涌现出来的各个监管机构的协调和平衡。但是,没有引擎的真正启动,所有并购要件和并购环境不过是纸上谈兵的摆设,所谓的和谐发展也是一个永远的设计。

  不久前,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主张建立传递宏观政策的“微观基础”,包括资本市场中股市、债市的结构,多层次市场结构,上市公司的资产结构,投资人结构和私人理财需求以及金融产品结构等,便是点到了穴位。同样,中央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在第四届“中国并购年会”上提倡“阳光并购”和规范并购融资的说法,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可以预见,在2007年,并购融资将有重大的突破。以笔者之见,应该源于近年的以下几个重大的市场动向。

  国家经济安全的讨论

  2006年年初的两会期间,全国工商联关于“建立国家经济安全体系”的提案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传媒急切的推波助澜下,这个动议一度被误解为一时甚嚣尘上的外资并购威胁论,舆论以激烈抨击“斩首式收购”为主题,要求反思多年来引进外资的政策。事实上,笔者参与起草的全国工商联提案的核心有三个基本的要义:第一,中国经济的安全必须建立在加入全球化的基础上,没有全球化过程就没有我们的经济安全;第二,在经济高速增长的今天,中国政府应当更多地扶植本土的全球化公司;第三,所谓国家经济安全问题,不应当仅

仅由政府说了算,市场也应当有发言权。建立国际经济安全体系便是平稳地加入全球化的重要保障,也是真正实现中国经济崛起的基础。

  所有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都有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公共秩序的特殊要求,不受国际商业法律惯例的左右,尽管其监管范围、方式和手段有所不同。提倡国家经济安全与排斥外资风马牛不相及,更与所谓极左派经济学主张格格不入。2006年得到社会广为关注的徐工集团和苏泊尔集团的两大并购事件便集中体现了当下各种观念的交锋,其结果也体现了国家经济安全观念和体系的必要:第一,所有重要并购交易应当公开操作,提高透明度,体现真正的市场价值;第二,单单政府部门不应简单判定安全性,市场的力量和行业协会的力量应当得到合理体现;第三,外资长期在中国如入无人之境般的资本洗牌终于得到关注和制约。

  更为重要的是,国家经济安全和两个案例的全社会参与让我们更加清晰地体会到,中国市场、资源、企业品牌、消费者和管理者都已经成熟了,只是融资制度的不完善和畸形使得我们无法施展身手,常常不战而屈人之兵。

国企并购势能迸发

  相对于民营企业的偃旗息鼓,外资企业的低调潜行,在近两年里,国有企业在并购市场上一派高歌猛进。从几年前宣传“国退民进”和“抓大放小”的悲怆抉择到今天志在必得的豪情壮志,国资委统领众多中央企业,也鼓舞无数地方国有企业正在大张旗鼓地出手重整产业山河。显然,每年几千亿的账面利润,上万亿国家外汇储备的支撑,特别是在10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温总理提出了建立国有企业在整个中国经济中的“控制力、领导力和带动力”这样的国有资本战略,巩固了国有企业的并购势能。

  若干国有企业在海外大举并购的受挫没有被视为失败,却是殊荣备至,成为业界英雄。许多国有企业麾下的本土资源不断被海外资本蚕食,也没有多少失责愧疚,倒是振振有词地批评诸多内部体制的钳制。特别地,国资委负责人坚定地否认中央企业具有垄断性,许

多拿全国独家牌照的企业也在高谈阔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这种意识形态下,国有企业的并购当然会独步天下,一发而不可收拾。

  但是,海外资本市场毕竟表达了全球市场体系对国有资本如此单刀切入的深厚疑虑,特别对于外汇储备注资和政策融资的强烈抵触。同样,过度依赖行政权力整合地方资源也会遭遇本土诸侯们的抵制。因此,如何动员金融体系进行资本市场的运作,成为国有企业推动并购融资体制改革的基本诉求。事实上,国有企业群体高速增长和产业整合所形成的融资压力,构成了今年以来中央银行进一步开放直接融资市场、企业债券和衍生金融产品的所有动作的背景。同时,开放资本市场的入世规则也迫使我们重新改造融资体制,创新融资工具。

  笔者不久前在巴黎参加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关于国家经济安全与战略产业讨论会,许多国家代表指出掌握在国家政权手中的巨额资本的运作方式值得高度关注,超出商业利益的考虑和不符商业规则的动作,将会形成可怕的影响全球经济运行的可怕能量。也许我们的超过万亿美元国际储备的国际影响力并没有西方人士估计的那样强大,但是,这种对国有企业集团整合产业的金融支撑,显然将决定性地左右中国本土经济格局的再造,中国国有企业并购的势能不可等闲视之。

 

上一篇: 风险投资新浪潮 全球VC复活中国VC何为? 下一篇: 期待融资多元化 外资行曲线输血地产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