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融资 > 投资动态 > 半文盲李桂莲狂赚16亿

半文盲李桂莲狂赚16亿

    他捧王传福用的是投资。去年9月,巴菲特斥资18亿港元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认购了2.25亿股比亚迪股份,占比亚迪股份约10%股权。而他捧李桂莲,只用了一段3分钟视频短片。
    在9月份的大杨集团30周年庆典上,应李桂莲请求而摄制的该视频正式对外公布。视频中,78岁的巴菲特盛赞创世西服让自己七十多年来首次被人夸奖帅气。他甚至不无玩笑地声称自己和比尔-盖茨应该开一家专卖店去销售大杨创世的西服,并戏称自己会是一名出色的推销员。
    李桂莲原本担心两国的视频制式不一样会造成在中国没法播放,没想到巴菲特特地请了一位专业人士帮助录制视频,并且多次告诉李桂莲,不行的话还可以再录。
    这件事在被《华尔街日报》报道的同时,也引起了中国投资者的注意,此后,大杨创世的股价持续飙升。一些感到纳闷的证券分析师开始在媒体上警告股民,不要被巴菲特概念所迷惑,大杨创世不值那么多钱。
    在此之前,大杨创世这家专做男性西服的公司在中国仍寂寂无名。而63岁的大杨集团董事长李桂莲虽然也登上过胡润女富豪榜,但都因排名靠后而无人关注。今年,她在榜上以16亿元的身家排在第46位。
    身在大连总部的李桂莲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巴菲特的热情让她迷惑。“巴菲特可能有自己的想法,主动跟我说可以拿视频去宣传。”“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李桂莲似乎想暗示什么,但对于巴菲特是否在和大杨创世洽谈股权合作,她没有透露任何信息。
    不仅仅是巴菲特
    63岁的李桂莲和78岁的巴菲特,原本是八杆子也打不到的两个人。巴菲特是大名鼎鼎的美国股神,而李桂莲只是一个辽宁农村的前大队支书、从乡镇企业几十台缝纫机发展起来的西服公司的董事长。若非要寻找一个共同点的话,那就是巴菲特当年起家时收购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一家纺织厂。
    他们相识于两年前。巴菲特来到大连参加伊斯卡尔金属制品公司一家新工厂的开幕仪式,大杨创世的全球营销总监找到一个机会,建议巴菲特试试创世的定制西服。巴菲特与李桂莲的友谊就此开始。
    今年5月,巴菲特特别邀请李桂莲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年度股东大会。除了她之外,中国只有中投公司董事长楼继伟和比亚迪老板王传福参加过巴菲特的年会私人聚会。巴菲特在一天时间里连续讲了八个小时,并给七百多人签名。巴菲特的过人精力让李桂莲大为感慨。回国后,她很重视锻炼身体,开始学起了打高尔夫球。
    “整个讲话传递了诚信二字,不像中国的股东大会只讲好的,巴菲特是坦率地告诉股东自己做错了什么。”李桂莲开始有意识地模仿巴菲特。
    巴菲特还为她拉来了很多名人客户,其中包括比尔-盖茨。现在,李桂莲的顶级名人客户有七十多个。为了服务这些名人客户,大杨集团旗下大连洋尔特服装有限公司有一条专门的生产线,内部称为“小线”,每年为高端客户生产西服。每套衣服的价格在3万-6万元。大部分人每年只能消费3-5套西服,巴菲特这样的极品大佬一年也就10-15套,但整条生产线依然盈利丰厚。小线都是手工缝制,具体到每一个扣子都精耕细作。每件西服上都有着客户的英文名字。
    这七十多人的队伍里,大部分都是外国人。还有一些名字是李桂莲一直不愿意过分宣传的,这就是中国的高官群体。
    1997年,李桂莲给当时的大连市市长薄熙来汇报工作,说自己看了日本的服装公司后发现差距太大,有了想“自杀”的感觉。薄熙来开玩笑说他这个市长没有当好才应该“自杀”,于是帮助大杨进到京西宾馆开店。
    2005年11月份,小线经理王林接到李桂莲的电话,让她去中南海给一位中央领导量体裁衣。原来,这位中央领导在京西宾馆看到了大杨的旗舰店后,就想买一套大杨的西服,于是让工作人员到大杨来了解企业情况。
    今年3月,另一位中央领导到大连调研时接见了李桂莲。李提出要给他做西服,他欣然接受,表示以后自己出国时就穿大杨的西服。
    “高官们一般都是到店里买,而且都给钱。”李桂莲说。现在,大杨集团在北京有三家旗舰店,包括京西宾馆店和金融街店、新光百货店。其中,京西宾馆店专门面向国家领导人和省部委官员,不对公众营业。
    30年不倒翁
    李桂莲长相很普通,个子不高,卷发,喜欢戴一副茶色眼镜,因为她一只眼睛视力极差。
    这个63岁的老人只读过4年书,但学习能力很强。爱看《中国青年报》和《南方周末》,每天坚持收看凤凰卫视和央视财经频道,时不时还翻翻马云的书。
    有一次见巴菲特,李桂莲碰到了一位中国投资专家,他问李桂莲:“你有钱干嘛不移民,不担心政策的变化吗?”
    李桂莲笑而不答。她已经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企业史上的一个不倒翁。1987年2月8日的《人民日报》报道了中国十大农民企业家的故事。李桂莲是唯一的女企业家,那十个人如今还活跃在市场上的只有她和万向集团掌门人鲁冠球。
    30年前,李桂莲在自己的家乡——距大连经济开发区六十多公里外的杨树房镇,带领85名员工用几十台缝纫机开始了创业之路,那时他们只能生产桌布和围裙等简单服饰品。
    1983年,全国范围内的乡镇企业出现了很多经营问题,涌现出很多行贿受贿问题。那一年,政府派驻了四十多个工作组调查李桂莲的“行贿问题”,大杨的账目被封掉,企业陷入瘫痪。
    当时李桂莲所在镇的镇长都抓起来了,理由是受贿——一个工程队负责人给镇长送了两瓶酒。当时大家都在说下一个被抓的就是李桂莲,认为李桂莲肯定也有请客送礼之嫌。李的丈夫甚至都做好了上访的准备。但最后,调查组没有挖出李桂莲的任何行贿问题。
    不久后,《辽宁日报》发表了一篇报道——《农民企业家李桂莲》。这篇报道刚出来,李桂莲吓坏了,“那时候,企业家的名号我还不敢担”。但很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这篇文章,这等于在政治上给李桂莲平反了。
    这是当时乡镇企业和企业家群体尴尬的生存状态的一个缩影。这件事之后,李桂莲的外部生存环境好了很多,但内部问题开始接踵而至,用她的话说,“农民自私自利的劣根性开始影响企业的发展”,很多员工离开公司自立山头。
    “后来我就说,你要走的,我替你开大门,还送你一程,不走的,就跟着我干。”李桂莲说。
    后来很多出走的员工后悔了,想要回到大杨。李桂莲的态度是,员工可以回来,干部不能回来。李桂莲说,这是逼着干部对自己的企业员工负责。
    1985年的时候,李桂莲还不清楚改制意味着什么。但大连的一个分管工业的女副市长让她改变了想法。女市长告诉她,产权明晰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建议她改制。
    “当时不太敢把方案做到一边倒,最后是工会占股最大,剩下的是干部和老工人,最后才是我。”李桂莲说。
    后来在2000年上市前,大杨启动了第二次改制。改制后李桂莲占股49%,李桂莲担心未来政策有变,硬是让政府给了认可改制方案的红头文件。
    金融海啸冲击下被迫转型
    李桂莲领着大杨集团进入高速发展期,是在他们1992年获得了进出口权之后。他们做起了国外服装厂商的贴牌生产工厂(OEM模式),给国外品牌加工服装。
    再后来,大杨集团有了一定的设计和生产能力,开始进入ODM时代,即变成原始设计商,根据其他厂商的规格和要求,设计和生产产品。直到近几年,大杨才开始强调自主品牌“创世”的打造。
    “大杨和同行最大的不同是,我们30年里一直专注于服装,不轻易涉足其它产业。”李桂莲说。目前该集团已有四十几个子公司,11000多员工,产品85%出口。
    但由于过分依赖出口,这种制胜的优势变成了劣势。金融海啸一年来,大杨的主营收入下降不少,相反内销份额较大的雅戈尔等国内同行却保持了稳定增长。不少分析师就认为,大杨集团近年来增长缓慢,战略保守,这次是想借巴菲特炒作概念,如果公司不能尽快转型,昔日辉煌将难以持续。
    李桂莲说,大杨今年的产量和销量都将增长20%-30%,但将来内销的比例要达到50%。记者在大杨工厂里看到很多的生产专线,李桂莲解释说,客户很怕大杨转型做内销。
    李桂莲给大杨30年后的新方向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做世界上最大的单量单裁公司——空运来,空运去,一周交货。目前,大杨的品牌有顶级的高价产品“创世”,还有面向银行等机构的职业装品牌凯门,价格在三千元左右。
    今年年末大杨会推出一个最高端的品牌。李桂莲希望,以后有三分之一的业务来自这个品牌,还有三分之一是定位于年轻人的千元级的网络直销品牌YOUSOKU(酷格部落)。剩下的三分之一业务则来自现有的“创世”和“凯门”两个品牌。
    在走上女富豪榜之后,李桂莲的生活并没有多少改变。她晚上即使有应酬,也会争取早点回家陪丈夫打几圈麻将。
    在提到那些有钱不干实事而整天吃喝玩乐甚至走向黑社会边缘的企业家,她显得很愤怒,“我恨他们”。
    即便已有16亿元身家,她也不愿意为繁琐的习俗浪费金钱。她在女儿和儿子结婚时就一桌酒席都没摆,媳妇的舅舅抱怨说,怕是李桂莲认为儿子和媳妇门不当户不对。李桂莲知道后,请亲家的全家到大连最好的酒店吃了一顿。
    但和很多富裕起来的人一样,她在精神上很难找到固定的去处。李桂莲信佛,曾带领一帮大连的企业家一起修了座庙。她还信耶稣,“我觉得最公平的,看的最清楚的就是上帝。”
    “人在做事,天在看,神也在帮忙。”这是李桂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许正因为此,她在自己的家乡花费了600万元建造了一所镇上的小学,这是她在辽宁建设的14所创世小学中最豪华的一所。另外,她还是大连第一个建立个人基金会的企业家,每年自己掏出一百万元奖励给大连的环卫工人,但从来不参加颁奖仪式。
    儿子接棒上市公司
    大杨集团现在已成为一个典型的家族企业。集团的总经理之前是李桂莲的丈夫,现在他已经退休在家搞收藏。
    有一次央视让他谈谈对李桂莲的看法。他说完“她不容易”四个字后就哭了。李桂莲说,这是她第一次看见丈夫的眼泪,平时丈夫都是脾气很大的一个人,一辈子都没表扬过她。但看到丈夫的眼泪后,李桂莲说自己这辈子没有白嫁。
    有一次,老头去大杨的一个副总家里做客,发现这位副总裁家里只有一本书,还是算命书,回家后扔给李桂莲一句话,“不学无术的人,不能用”。
    “我老头是我这辈子最喜欢的,腰杆最硬的男人。”李桂莲谈起自己的丈夫时候的眼神少了很多“杀气”。当年两人恋爱时,李桂莲是大队书记,丈夫是民兵连长。当时李桂莲答应嫁给丈夫的惟一条件是要出来工作不做家庭主妇。“老头很支持我的工作,如果他要出头做,肯定比我做得好,但他甘于在后面支持我。”李桂莲说,嫁给丈夫,一儿一女,她很满足和幸福。
    儿子石晓东是股份公司的总经理。他的姐姐石豆豆,辽宁大学和日本大阪服装文化学院专科毕业,目前是大杨集团设计中心主任。
    石晓东今年37岁,在大连海事大学毕业后前往美国读法律和MBA。石晓东接手上市公司后,李桂莲逐步放权,跟她风雨几十年的一些创业元老“自然退休”。
    李桂莲对儿子的这些做法一开始不理解,后来慢慢接受。她说:“我是一路从低走过来,他一下子站在比较高的地方,看得比我远。”
    有时候母子俩会为公司的事情吵架,李桂莲告诫儿子要理解中国的特殊国情。儿子在这些方面争不过母亲,就搬出一本很厚的英文着作来跟母亲对抗。
    “这孩子较劲较不过我的时候,就拿出他那本书冲我说,我看得懂,你看不懂,所以有时候你要听我的。”李桂莲说,吵归吵,每天中午,石晓东都会回到老爸老妈的住地吃中饭,接着谈工作,接着吵。
    2005年选择放权时,李桂莲给儿子开了半年的培训课。对于一些老人的安排,李桂莲告诫儿子要“厚道点”。现在,大杨一个退休的副总,每年依然拿着15万元的工资,以及近600万的股权。
    现在大杨的经理班子会由石晓东主持,但班子还是李桂莲主抓,同时负责和政府打交道。李桂莲说,“儿子从国外回来,还不习惯跟政府打交道,这些方面我会多出面”。
    “我妈对人的心理的分析比我多,考虑问题先考虑别人的心理和想法。我想先做,先趟趟路,先动起来。”石晓东说,其实目的都是一致的,只不过具体方式两代人有所不同。
上一篇: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下一篇: 预算管理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