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如何创业 > 互联网创业 > 什么样的投资人要坑创业者

什么样的投资人要坑创业者

什么样的投资人要坑创业者?

这个涉及PE业态,我将在另一个话题“投资业业态”里详述。此处给出结论,三种投资人要坑创业者:

1、产业基金,如一些网游公司所成立的基金;

收购同行,因为不是拿去上市,无法享受资本溢价,所以产业基金给出的价码往往低得可怕。比如互联网产业,一家游戏研发企业,财务PE来投,往往 8倍以上(感谢博瑞收购梦工厂制定了行业底线,我们投资人可是很郁闷),而产业基金来收,5倍以内不说,分期付款不说,还拿走企业产品全球代理权。

扼杀同行,微博上的创业者多为互联网行业,产业基金收下的团队的历程,想必不用多说。兼而有之者也不再费言。

总之,产业基金的钱,拿着绝对比财务PE难受得多,被坑的几率也大大增加。

2、层级过分森严的大型基金,考虑同业面子就不点名了;

这个最具欺骗性,我就多说几句。很多年轻的创业者认为,投资人越大越靠谱,看到那些之前投资过上市网游公司的的大机构,就心生仰慕。其实不然,有统计证明,此类机构的投资上市比,远低于中小投资机构。

究其原因,不妨打个比方:一个老师教60个学生的班,和一个老师教5个学生的班,哪个班教出来的学生能力更强?大投资机构的模式,是博概率,重投前轻投后。看项目的时候眼光苛刻,一旦决定投资,撒手不再管--也管不过来,微博特别活跃的某张姓投资人自己声称一年看几百个项目,怎么管后期?

但企业上市,投资只是其中非常初步的一步。

有好的业务,有钱,离上市其实还很远。股权架构、税务安排、关联交易、股东身份、二轮融资可行性、企业管控、法律瑕疵、或有事项……这些上市时 会被刨根问底的问题,在初期解决代价很小,到后期甚至可能无法解决。创业者是肯定不懂的,要靠投资人。加之大投资机构,决策层与操作层离得太远,沟通效率 低下,权责不明,导致问题频发。创业者对谈的基金代表人,名片头衔动不动就是经理(PM)、董事(DM)、助理(VP),以为很牛很高端。其实真相不是这样。

透露个行业小秘密,大多数时候,经理就是入行2年以内的学徒,负责写报告跑腿,类似餐馆的跑堂;董事一般入行3-5年,有一定专业能力,可以带 队,但不能决策,类似你吃饭发现汤里有苍蝇后叫出来应付你的“大堂经理”;助理,一般是区域合伙人的副手,有一定话语权,但同样,没有决策权。真正有决策 权的人,肯定都是合伙人(GP),这个头衔不敢随便乱印的。不过大机构的合伙人,一般只在投资额超过1亿人民币或最后签署投资协议的时候才可能出现。像互 联网这种投资千万级的项目,很难见到大佬。

而那些与创业者面对面交流的喽罗们,往往有以下缺陷:

1、经验不够,看不懂价值;

2、胆子很小,怕承担责任;

3、说话不算,却很爱说话;

4、还特别喜欢不懂装懂。

经验不够,就不敢在投委会(IC)上彻底阐述企业价值,导致好企业不被看好。胆子很小,就会想尽办法--不管合理与否--给创业者设置严苛的投 资条件。说话不算,创业者跟喽罗谈好的条件,过两天打电话告知IC不同意,咱们接着谈,浪费时间和感情。不懂装懂,这个我举个例子吧。

这个例子我想举很久了,是如此的刻骨铭心,以至于我再三提醒自己不要结仇但还是忍不住。

某以打嘴炮挑战权威着称互联网企业下属一投资经理,背景为某国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跳槽。要与我同投一家网游公司,于是该经理照常规要做企业尽职调查 (DD),发了一份清单到企业,企业当时就傻眼。因为该清单上 豁然要求企业对一个开发中尚未CB的游戏开一台外网服务器供对方体验。企业老总打电话回去解释,对方立即提出,那行,把你们的“引擎”“发”过来我“检查检查”。老总说引擎有很多模块,且都是高度保密的东西,如何“发”,又怎么“检查”?对方说不对,我见过“引擎”的,就是类似EXCEL表一样,上面有 NPC名字、位置、掉落等等内容,看这个能检查你们的开发进度。与会各方均晕倒,原来此君连引擎与编辑器的概念都未弄清,便有胆单枪匹马的审网游项目。结果该项目在此君处耽误三个月余,企业措施发展时机,后患持续到现在。

往往大机构投的项目,正因为精力与能力的原因,其操作手法粗糙,使很多本能融资的企业融不到资,本能上市的企业上不了市。而很多创业者尤其是互 联网的创业者,缺乏经验和常识,只看重品牌,错失机会。这倒让我想起数年前我毕业时,一心要进国际大所普华永道,幸好面试被拒,否则早已累死。
上一篇: 传统品牌应对山寨企业的策略 下一篇: 兼职创业同样可以赚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