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创业报道 > 电子商务 > 企业信息化核心“化”什么?

企业信息化核心“化”什么?

从信息化的字面意思来理解它的内涵,就是对客观存在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利用,也就是“化”信息。但是,从根本上说,左右企业信息化成败的核心在于人,信息化要“化”的也是人。

从黑龙江瑞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哈尔滨鲍氏木业有限公司两个案例中,似乎可以找到信息化所蕴藏的深层次内涵,并进一步印证了这个答案。

案例(一)。

每个员工都是主角

——从“瑞兴”看信息化人才的培训

黑龙江瑞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集科研、生产、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主导产品为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产品,成立于1998年末。由于诞生于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企业注定站在了一个高的起点,公司成立初期,就确定了“以市场为导向,以管理为核心,以效益为驱动,以集成为原则,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原则,将企业信息化建设作为企业基础建设的重点。

打好生存的基础

1999年初“瑞兴”成立不久,就投资12.8万元组建小型局域网,初步实现局域网内打印设备共享及信息资源共享;2000年底公司局域网内计算机已增加到16台,用于科研开发及办公管理;2001年初正式使用浪潮网络版财务软件,实现会计电算化,降低了财务成本;2001年公司进行厂区内及研发中心办公楼内网络综合布线,铺设了主干线为千兆光纤、100兆到桌面的企业内部局域网络,标志着瑞兴公司的信息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实施阶段;2002年初开始进销存软件推广使用工作,采购部、营销部、财务部、生产中心生产管理室、质检室、机加车间、电装车间等参与该软件使用人员30余人,系统正式投入运用后大大提高物流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实现物料一次录入多次使用、实现物料适时查询、提高存货周转率、提高资金周转率、实现销售零库存。2002年公司计划投资100万元,开始网络版CAD\CAPP\BOM\EDM的推进工作,全面实现产品设计、工艺编制、企业管理等过程的信息共享,达到了组织结构、权

限、项目管理等软件功能与人的有效集成。

通过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带动了公司的整体发展。公司创建初期是有限责任公司,到2000年12月,刚刚组建2年零1个月,股东已由最初的5个增至10个;注册资本由组建时的168万元迅速增到2888.2万元;经济类型由有限责任公司变更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主导产品18信息移频自动闭塞系统被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为1999年度和2000年度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并被确定为1999年度和 2000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被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为1999年度“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2000年被国家批准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

由于公司信息化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市场营销能力也增强了。2001年公司为哈大线、武广线、水株线、哈佳线共计1653公里铁路复线提供了带超速防护移频自闭系统设备,市场占有量是2000年的6.5倍,实现销售收入5112万元,利润1753万元。2002年市场占有量可比上年提高30%,销售收入将达到6500万元,利润可实现2730万元。

把好网络安全关

“瑞兴”在信息化网络建设初期,有过惨痛的教训,由于缺乏经验,忽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遭到网络病毒的侵害,致使整个局域网瘫痪,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这引起了公司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要求全体员工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强调网络安全要贯穿整个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的始终。在计算机网络建设中,从信息安全角度选择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如选择“联想”品牌的计算机,“思科”的网络交换设备。从使用安全角度选择计算机操作系统及相应软件产品,如选择“微软”的WINDOWS2000操作平台。

公司制定了《计算机网络管理制度》,其中在计算机使用、设备管理、网络安全、上网管理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做到有章可循,加强信息化安全管理,用制度管好计算机网络。公司实行计算机管理责任制,公司计

算机网络设备由计算机管理员统一管理;各部门指定一名计算机管理负责人,负责本部门计算机管理工作;每台计算机实行使用人负责制。制定计算机账户密码策略、账户锁定策略,在计算机网络运用中,各部门注意相关文件传输的安全与保密,做好数据的定期备份。这些措施有效地防止了病毒的侵害,使每位员工都成为网络安全员。

信息安全是动态的,安全的网络是将防火墙、入侵检测、病毒防护和其他各种安全手段进行互动与联合。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为保证信息流动安全,在软件方面使用网络版的杀毒软件(瑞星杀毒2000网络版)保证公司局域网内计算机及时在线更新病毒库、定时杀毒扫描、实时监控系统安全。在硬件方面使用东软股份公司的企业防火墙,防止未授权的访问、外来入侵的不安全信息。公司网络使用代理服务器访问INTERNET,代理服务器经过防火墙与公司局域网相连,加强了网络的安全性。同时,利用相应的安全技术手段实时监控网络运行状况,及时防范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网络安全对信息化系统的重要性一般不太被重视,“瑞兴”把它作为信息化管理的一件大事来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确保了信息化系统的运行和效果。

核心是“化”人

对企业来说能否实现信息化管理,首先取决于企业领导班子的观念和一把手的支持,说白了信息化工程是个一把手工程。企业信息化是原有管理方式的变革,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要求领导、员工都要树立全新的理念。

按现代化管理制度建立企业,“瑞兴”公司的领导者早在1999年就提出了企业资源管理计划(ERP),希望用信息化的手段将企业的资源进行整合,以期发挥最大的效力。公司责成总经理办公室到软件供应商和大型企业进行了细致而有针对性的调研,通过调研“瑞兴”得出的结论是: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建设,而信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企业不可能一步达到ERP,不仅要有“物”的基础,还要有“人”的基础。于是,企业决定从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即

财务和物流管理做起,达到一个阶段的要求后再一点一点扩展,最终达到对企业资源的管理。

在信息化建设的初期,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信息化领导小组及两个项目实施小组,确定公司信息化项目总体框架,制定实施计划和培训计划,保证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实施。信息化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也就是说,不仅要有先进的计算机、通讯设备及接口,还需要更多能驾驭这些设备、掌握技术的人才。对企业来说,招聘是获得人才的一个途径,但更多的还是靠企业自身去发现和培养人才,要不断提高现有员工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和能动性,把因员工知识、能力不足和态度不积极而产生的人力成本的浪费控制在最小限度,使员工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为企业提供合格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业务人员和作业人员,最终实现全员持证上岗。

在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瑞兴”把全员培训与硬件和软件的基础建设同步,建立了企业管理人员计算机培训制度,保证各类人员具备计算机操作技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

他们的培训是有长远规划并切合实际的,不仅满足眼前岗位的要求、员工的要求,还考虑企业发展的要求。

首先是分层次进行企业人员计算机培训,先进行公司内各部门计算机管理员的计算机高级培训,培养出一批计算机骨干力量,保证每个部门都能够自行进行计算机和网络的维护,能指导本部门人员正确使用计算机。

其次,公司内所有操作计算机的人员,都要经过计算机的上岗培训,达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只有培训合格的人员,才可以有操作计算机的权限。

公司安装使用新的软件产品时,首先是请软件供应商的专业技术人员来企业进行培训,企业员工经考试合格者,方能取得此软件的操作权限。

不同岗位对计算机软件操作知识有不同的要求,为使员工掌握本职工作必需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公司人力资源部进行培训需求调查,每位员工手里都会拿到一张详细的培训需求表,只要填写自己想要或工作需要必须掌握的技术

,培训部门就会针对企业的不同岗位,按照所需的不同计算机技能要求进行专门的培训,保证企业人员具有从事本岗位必需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在制定培训计划时,还重点地考虑岗位技能要求和工作需要,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相结合,促进公司与个人的共同发展。培训方式采用自我培训与传授培训相结合、岗位培训与专业培训相结合等等。除特殊的技能培训采用外聘专业人员授课外,基本技能的培训均由公司内部技术骨干进行。

通过这种有层次的全员培训,员工素质提高了一大截,对本岗位的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工作效率和成绩都大幅提高。

“瑞兴”为确保投资效益,在信息化建设中采取分步实施、平滑推进的策略,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效益驱动、突出重点;由易到难、逐步完善”的思路,分阶段完成,由局部到整体,逐步扩大应用规模,将系统建设风险降低到最小,并在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做到安全第一,以“化”人为核心,全员参与培训,终生培训,让每个员工都成为信息化的主角。

企业家视点:

信息化建设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扎实的管理基础、科学的培训方法、优秀的软件供应商的支持是企业实现信息化的保证。

黑龙江瑞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彭立群

案例(二)

人才:信息化最热的热点

——“鲍氏木业”的三次革命

提起“鲍氏”,在哈尔滨家具界小有名气。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家生产卧房、办公、厨房等PVC环保家具和实木家具及“鲍氏”五金系列的民营股份制企业起步于一家手工小厂。

哈尔滨鲍氏木业有限公司起步于1985年,是一家集科、工、贸为一体的民营企业,现已发展为中国家具制造行业知名股份制企业之一,是中国家具行业协会理事单位。企业生产实木家具和“鲍氏”五金系列、椰棕系列床垫、真皮布艺沙发系列,厨房挂架,装修用原辅材料及世界进口名牌电器等,年销售额可达5000万元以上。

成立17年来,鲍氏木业有限公司经历了三次大的跨越,与这三次跨

越密不可分的是信息技术给企业带来的革命。信息化建设解决了“鲍氏”木业现代化加工工艺中的难题,使产品质量和产量都发生了质的飞跃。同时,在企业信息化的客观要求下,他们在培养人才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对其他中小企业解决人才难题提供了借鉴。

第一次革命:从手工到自动化

家具制造是一个古老又传统的加工行业,多年来一直没有摆脱刀、斧、锯、刨、凿等手工作业方式。同样,鲍氏企业在创业之初,也经历了家具制造业的最初阶段——手工制造,但是一个企业想要扩大规模,用手工工艺是很难达到的,工作效率永远不会提高。为打造全新的现代化家具企业,1996年鲍含伦总裁力排众议,不惜巨金从意大利SCM公司和德国豪迈公司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板式家具生产流水线,目前该生产线在东北地区仍是加工工艺最先进、生产能力最强的一条大型工业化板式家具生产流水线。应该说,引进自动化加工设备,使鲍氏木业完成了历史性的革命。

该套设备全部实行自动化控制,但安装之初,却缺乏与之相匹配的软件及操作设计人才,企业也为此走了不少弯路。例如:数控加工中心CNC机床,切削机构与进给机构所做的运动,全部由微机电脑控制,需要人工输入电脑指令程序。由于当时在企业内没有信息化的概念,每次编写加工程序都由技术人员用最原始的解析几何绘图法计算切削运动轨迹的坐标,这种传统的计算方式,效率和准确率很低,大大制约了设备生产能力的发挥。这好比有了一个好家什,却用了一个笨方法,有了最好的硬件,却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它提高生产效率,企业意识到必须要有与现代化设备相匹配的软件和人才,否则就会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于是信息化在鲍氏企业的规划中被提到重要日程。

第二次革命:信息化管理“推波助澜”

1998年公司从东北林业大学招收了十余名大学毕业生,又投资引进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家具设计软件——圆方家具设计系统,逐步实现了技术资料的微机化管理,技术人员直接将设

计好的程序文件输入加工中心内,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题,提高了生产效率。由于现代化加工设备与信息化技术有机结合,使企业又一次实现了飞跃,当年产值就达到1600万元。

到1999年企业不但实现了无图板绘图,而且随后又完成了工艺上的信息化管理,原辅材料统计全部由微机计算,改变了依靠经验丰富的老工艺员手工算料的局面,工艺员只要输入加工件的尺寸型号,计算机软件能自动提取家具的零部件图,列出所用的原辅材料清单,既准确又高速。

但这次生产技术工艺上的改革,并没有让企业满足。在实践中鲍氏木业的经营者认识到,所有先进的技术都离不开优秀的人才,信息化建设也一样,投入多少资金买来多好的设备和软件,如果没有会科学使用和管理的人才,就相当于废品。因此,在信息化建设中对人员培训尤为重要。根据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公司制定了相应的战略,不仅要有突出的人才,还要全员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2000年,企业专门开会要求部长级以上管理人员在三个月内必须全部学会微机操作,一年内实现会计电算化和供销库存微机化管理。同时,招聘了网络管理员并启用一批有学历的年轻管理人员。2001年6月,公司又买进了13台电脑,至此企业已有微机31部,分别配给了技术部、财务部、生产部、供应部、销售部和贸易公司,至2001年8月公司成功地实现了产供销的局域网络管理,现在企业的每个职工都掌握了各自岗位上的电脑操作,每个生产和管理环节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对接和延续。

应用信息化技术,使鲍氏木业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有了底气。在大型家居配套工程竞标中,投标设计方案的好坏是影响竞标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漂亮逼真的三维立体图是企业设计能力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计算机和软件的全面应用,“鲍氏”击败了一个又一个竞争对手,扩大了市场占有率,企业成功地配套了十几个大型办公和宾馆配套工程,厨房家具的市场占有率也翻了近三倍,有企业信息化建设作后盾,让鲍氏木业在

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立稳了脚跟。

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方便了同行业的沟通。企业网页的建立,成为企业面向客户的又一窗口,企业能够及时全面地展示自己的产品和公司形象,也便于行业内企业间的互相了解和及时沟通。

目前,木业公司从总经理到库管员共有11名管理人员,借助信息化建设和局域网络管理使企业成功地进行了减员增效,降低了生产成本,精简后的企业管理水平在信息化管理的平台上又前进了一步。通过使用区域网,部门负责人在本办公室内就可查看原辅材料和销售库存,使管理更规范,节省了人力物力,减少了占用资金,提高了管理效率。

应该说,两次革命使鲍氏木业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扩大了企业规模,增强了企业的实力。但是随着信息化的深入,企业越来越感觉到人才的匮乏,中小企业没有那么多的专业人才,借外力只能是暂时的,出路何在?

第三次革命:为企业造血

“鲍氏”经过17年的创业发展,企业具有了一定规模,“鲍氏”成为人们熟知的名字,产品有了很高知名度。企业领导对国内外市场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后,深感家具行业人才的短缺。家具企业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现代化的设备没有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操纵,无法应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生产、管理,影响设备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解决这一问题,面向21世纪,立足企业发展,立足振兴家具行业,“鲍氏”决定企业办学并针对公司职工的岗位和职能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方向的微机培训,并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民办家具学院。

鲍氏学院坚持特色办学,针对当今社会上大学生理论基础雄厚,而实践技能薄弱这一现象,学院领导制定了“重理论更重实践技能训练,重智育更重德育”的教学方针,把学员实践技能的培养放在第一位,努力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在教学模式上,鲍氏学院也力争与国际接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快,若按传统的教学模式与落后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已无法适应人们学习知识的需求,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

展,使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也使教学处理手段有了很大的变化。学院对市场和中等专业教育进行了调查,针对信息化管理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学院采用信息化教学管理,建起了能联入INTERNET的校园网,能进行校内校外的数据传送,信息共享和教学等基本功能,学院对学员进行理论授课的同时,还进行大量的微机操作训练,使学员都能熟练地进行微机操作。在具备手工绘图基本能力的前提下,都能利用Auto CAD、3D、Max、Photoshop等绘图软件快速绘制家具结构图零部件图和生动逼真的效果图。

此外,学院还安排学员进行大量的工厂实践,学员们可以亲自操纵电子开料锯、三排钻、数控加工中心等机床,并模拟编写加工程序,如对数控加工中心CNC机床切削机构与进给机构所做的运动做电脑指令程序的输入,使学员真正适应信息化管理,成为企业用得上、信得过的优秀人才。

创办学院培养学员的同时,公司也全力对职工进行培训,力求让每个职工都能掌握微机的基本操作,公司开办了大量的微机知识讲座,并配制电脑让员工们亲自动手操作,现在员工们都能利用电脑来完成自己的工作。如技术部的技术人员都能熟练掌握绘图软件,真正实现了无板绘图,技术工作快捷准确;财务部利用微机进行大量的成本核算与统计工作,摆脱了账单、钢笔加算盘的工作方式,使复杂的统计核算工作变得简单有序;销售部可通过宽带与国际接轨,进行网上业务洽谈,在网上推销、宣传自己的产品;供应部可在网上进行原材料购买;生产部利用电子编程技术完成开料、钻孔等工序,高效而且精确。一个团体、一个企业没有好的管理体系,将会是一盘散沙,因此,公司推广MIS大规模整体管理系统,并对公司部长级以上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在掌握微机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同时掌握信息化知识,使公司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

这样,学院与企业相辅相成。学院是企业的培养基地,企业是学院的

实习基地,学员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成长,为鲍氏木业和同行业培养和输送了掌握专业知识及信息技术的高素质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企业家视点: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时代里,时间、速度、效率是企业生存的命脉。谁把信息技术应用得好,谁就有主动权,谁就拥有市场。

哈尔滨鲍氏木业有限公司总裁 鲍含伦

经验启示之六

把解决好“人”的问题放在第一位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所在。

所谓“化”人有两层意思:一个是要“化”人的观念,另一个是要“化”人的技能。具体可分为几个层次:

1.“化”企业的领导层

企业的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对信息化要有清晰的认识和充分的思想准备,不仅要了解信息化对企业的必要性,还要知道信息化建设必将对企业的架构甚至某些人的利益产生冲击,使得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扁平化,这就意味着许多人在企业中的位置将发生改变,估计不足会陷入被动局面。必须要接受信息化所带来的管理方式、工作习惯等的改变,从心理上认同它,这种观念的转变通常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过渡和磨合才能完成。

2.“化”专业技术人才

在计算机专业人才仍然存在缺口的今天,中小企业对实施信息化的人才求贤若渴,特别是对懂信息化的人才。但是存在着不易消除的矛盾,“高手不愿留在中小企业,员工素质又无法满足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眼睛向内,在本企业寻找有潜质的职工进行专门的培养,使之挑起重任,是切实可行的办法。

鲍氏木业把这种切实可行的做法扩大化、具体化、实用化。尤其可取的是,培养信息化人才不一定是造就“又高又专”的IT界精英,而是要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按照岗位要求来打造实用型人才。鲍氏学院扎根于培养家具专业人才,又使这些人才同时复合多种素质,少量的人员能够进行简单的软件开发和管理,大批既掌握计算机知识,又能进行家具设计,两者结合应用,成为能为企业信息化所用的栋梁之才。

3.“化”员工

是指企业每一个岗位的员工都要掌握信息化所

包含的新技术手段并能够认识到,信息化不只是企业中少数几个人的事,而是人人有份,人人有责。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全员培训,是很多中小企业进一步实施信息化时最为关注的一个方面,如果漠视这一点,将会事倍功半。

从“瑞兴”的一张简单的培训需求调查表,我们就可以看出,真正的信息化人才培训不是千篇一律的,对现阶段不需要掌握某方面技术的人员可以不培训,只要学会操作本岗位的技能足矣;对潜质好的可以重点培养,使其成为推动信息化建设的骨干;“外部培训”与“内部培训”结合,扫除业务盲点。这些立体组合式的培训构成了一个平稳推进的支架,使“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企业信息化之中。

4.要加强技术人员与业务人员的沟通

在培训之余,要让实施和操作信息化的人员了解各类业务人员(产品设计员、工艺员、生产管理员等)的业务,才能保证所开发项目能够满足设计、生产和管理的需要,同时让业务员熟悉信息化的操作规程,更好地在岗位中应用。

这样我们就可以给前面的命题做一个明确的回答:“化”企业各个层次的人,使其能够操作硬件与应用软件并从信息中读取价值是信息化首要的要素。

上一篇: 中小企业如何经营好KA 下一篇: 互联网时代企业信息化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