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头脑风暴 > 奇思妙想 > “孵”出奇思妙想

“孵”出奇思妙想

“孵”出奇思妙想
  暑期来临,“琳琅满目”的假期活动让大学生们目不暇接。而在中国科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开始钟情“大学生研究计划”,通过这个平台,不仅为“奇思妙想”插上腾飞的翅膀,也为今后的科研和就业进行宝贵的“大练兵”。
  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而高校负有特殊重要的使命。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光在教室进行还远远不够,我们欣喜地看到,不光中国科大,许多高校已经把支持学生的创新活动列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不仅会动脑,而且能动手,在走出校门之前,许多大学生已经意识到,作为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手能力的提高已经刻不容缓。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有创新的思路,希望这条路越走越宽。
  实用便捷的全自动削苹果机、自动晾衣架、体系庞大的模拟智能控制交通模型、芯片加工流水线,技术含量较高的车库模型、复合移动式无人战车……近日,在中国科技大学第三届创意设计比赛上,各种新发明、新创造令人目不暇接。
  中国科大副校长程艺告诉记者,为使大学生的奇思妙想得以实现,中国科大建立了创新实践基地和科技创新基金,设置了创新学分,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开展创意设计比赛。“大学生研究计划”吸引了众多学生。
  在电子系郭从良老师的电子系统设计实验室里,一排“展示柜”中摆满了学生们自己动手设计制作的300多件作品。
  花了一个暑假的时间,该系01级白兰同学与外系本科生一起,将一架玩具飞机改造成了无人驾驶航模飞机。模型飞机能够按照事先设定的路线自主飞行,并完成一些预定动作。目前她正在和孙鑫等同学合作给飞机加个摄像头,让它能够在空中探测目标,并清晰地传回相关数据和图像。
  与此同时,孙鑫和计算机系01级女同学张琳玲合作完成了“流媒体播放系统”。他们在普通手机中写入软件播放程序,成功地将手机“升级”,不但具有一般手机接听电话、拍摄照片等功能,还能轻松实现在手机上下载电影,“可以捧着手机看《手机》哦!”孙鑫笑着说,“升级”后的手机还植入了传感器,同时具备测量体温、血压和监测环境质量、噪音状况等功能。
  “‘大学生研究计划’的成效不仅是学生有拿得出手、可展示的成果,更重要的是激活了他们对书本知识的学习欲望,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郭从良老师感慨地说。
  在中国科技大学,每年有45%的在校本科生进实验室从事科研活动。在每年实施的近700项“大学生研究计划”项目中,学生发表文章的比例约为 15%。校长朱清时院士介绍,“大学生研究计划”可以让本科生尽早参与科研,体验科技创新过程,培养创新意识、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这是对人才培养、尤其是研究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的重要改革。
  中国科大教务处长刘斌介绍,大学生研究计划包括暑期计划和学期计划两种,每年6月由导师提出后在校网上公布,在校完成4个学期学业的本科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兴趣选择导师,通过双向选择的原则共同明确计划的详细内容。之后,学生们要利用一个完整的暑期或一学年的业余时间,累积350个小时以上的工作来完成这项课题,其间要给出工作进度报告和总结报告,以及结题后的一场全校范围的报告会。
  2004年度暑期大学生研究计划的特优奖得主严钢介绍,这种报告会以“残酷”着称。学生们要在会上介绍研究过程,由老师打分,完成一个研究项目,可获得6个学分,其实能够在第一年顺利通过的并不多,能在两年内通过的也不过82%。
  程艺说,大学生研究计划只是培养人才的一种方式,并不要求学生在大学时期就成为科学家,甚至不要求学生们最后为自己的课题拿出质量高的论文。大学生研究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好奇心,成为研究创新型人才的一个摇篮。因此,虽然每年只有45%的学生可以申请到该计划,但实际参加的人数往往多出许多———谁也不愿意失去这个锻炼自己的机会,哪怕没“名”没“分”(学分)。
上一篇: 奇思妙想创业故事 下一篇: 点子故事:创造财富需要一点奇思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