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创业分享 > 社会万象 > 作文在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作文在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时间: 社会万象 作文在教学中的地位

      近年高考中实行的话题作文,得到了广大考生、教师和社会的认同。那么如何让学生更好地驾驭话题作文呢?笔者认为应对学生展开思维训练。

    第一,训练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众所周知,话题作文的特点是限制少、开放性大,它的优点不言而喻。但在写作的过程中,经常有学生发生跑题的现象。在今年的高考作文中,有些学生对题目的提示语“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熟视无睹,写出的文章根本没有回答出以上问题,作文成绩也就可想而知了。

要纠正学生在写作时出现的这类毛病,务必要训练其思维的准确性。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题干要求,仔细琢磨题干中的提示语,切忌走马观花,匆匆下笔,而要要求学生根据题干,多做思考。像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中的提示语涉及到的两个问题,学生必须做出明确回答;另外要注意“感情亲疏”这一词语,如果作文中所写只是“感情与理智”、“感情与判断”等不涉及“亲疏关系”导致“认知差异”内容的,就算跑题了。

第二,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话题作文的可写范围很广阔,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大思维发散性训练的力度,在学生现有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中,引导他们打开思路,增加作文的文化含量。笔者认为最有效的一个办法就是启发学生进行联想,较好地把作文话题作为一个由头,作为举一反三的“一”,就能打开思维的闸门,然后放飞思想,与作文话题相似的古今中外的人和事就会纷至沓来。

第三,训练学生思维的新颖性 作文中表现出来的思维的新颖性,既可指形式,当然更主要的是指内容。教师应想方设法让学生从细微处发现大道理,从陈旧的材料中挖出一个合理的新意来,从平凡中开掘出一个崇高的境界。譬如,“善良”这一话题,一般学生想到的都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一立意。如何在这普遍性的立意中写出新意,可启发学生作这样的思考:雷锋坐车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图的是什么?孔繁森为阿里人民呕心沥血,以身殉职,图的又是什

么?有人在赈灾义演中,答应捐款数百万元,事后却迟迟不付账,图的是什么?有人做了坏事,却逍遥法外,原因又是什么?通过这样的一些启发,让学生明白,善不一定有善报,当善要求有善报的时候,也就不成为善;针对恶人,也不能用一定有恶报来安慰善良的人们,应以法律手段来惩处恶人。朝着这些方向去立意,肯定能写出新意。

第四,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高考中思想深刻的作文往往易得高分。深刻和新颖有相同点,但更多的是不同点,新颖是出其不意,深刻是入木三分;新颖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深刻给人痛快淋漓之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多读书,特别是作家的随笔和时文精选,要能引导学生从中找出思想的闪光点。教师可让学生预先立意,然后与名作名文比较在立意上和思想认识上的差别,慢慢地,学生就能在习作中表达出真知灼见。

上一篇: 品牌就是最大的销售力 下一篇: 品牌就是最大的销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