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络营销 > 品牌营销 > 宜家的品牌故事(上)

宜家的品牌故事(上)

小镇走向全球

  宜家是通往天堂之路,因为人们相信,通过家具的布置,灵魂可以得到真正的释放。

  ——爱德华·诺顿(Edward Norton),电影明星

  为什么宜家可以成功地吸引31个国家和遍及五大洲人们的眼光?它成功的秘诀在哪里?为什么宜家的年度产品目录可以翻译成34种语言,发行量高达1.1亿份,成为全世界数量最多的印刷品?是什么因素让宜家历久不坠?要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必须先回头去看看其草创时期的情况。

  宜家的源起

  宜家是由Ingvar、Kamprad、Elmtaryd,以及Agunnaryd四个英文单词的开头字母拼凑而成的,其中,头两个英文单字, Ingvar Kamprad(英格瓦·坎普拉德),是宜家创始者的名字,Elmtaryd是这位创始者的农舍的名字,而Agunnaryd则是他的故乡,一个位于瑞典史马兰(Smland)的小郡。坎普拉德的外祖父在当地经营一家非常成功的商店,或许是受到外祖父的影响,坎普拉德自年幼时起就做起生意来。最初的生意之一,是以88欧尔(相当于1瑞典克朗的1/100)买进100盒火柴,然后再以每根2到5欧尔的价格出售。小坎普拉德是一个非常具有生意头脑的男孩,他卖的东西还包括圣诞卡、自己捉的鱼,甚至花的种子。只要市场有需求而且可以赚钱的东西,都是他买卖的标的。由于看到父亲常常感叹没有足够的钱实现计划,坎普拉德决定自行创业,希望帮助父亲解决财务上的问题。当Ikéa Agunnaryd于1943年创立时,坎普拉德只有17岁。

  Ikéa Agunnaryd一开始贩卖的商品是笔、打火机,以及所有坎普拉德认为有市场需求而且价格便宜的东西。由于生意越来越好,坎普拉德无法亲自负责销售,所以最后都以邮购的方式出售商品。后来,他转而从事家具的零售,一方面是因为利润较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居住的地方非常接近家具的产地。他通过一本名叫 “Ikéa

News”的小册子,来进行家具的广告推销,这就是现在宜家产品目录的前身。坎普拉德为他的家具命名,因为要记住产品编号实在很恼人;更重要的是,为家具取名字等于赋予每一样家具独特的个性,似乎让它们有了自己的生命。这个饶有创意的做法非常吸引消费者,因为他们可以选择符合他们实际或梦想中的生活形态的家具。而且,有名字的家具比一长串的编号容易记忆,也使得消费者订购家具变得较为轻松。这个具有远见的做法让宜家更受欢迎,因为这让人觉得它是重视消费者的。第一件被命名的家具,名字叫“露丝”(Ruth),是一张没有扶手的椅子。

  后来,由于邮购市场的割喉竞争,坎普拉德决定改变策略。他不愿与竞争对手打价格战,这么做一定会影响产品品质,于是,他决定要打一场品质的战争。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首先要做的,便是要有一个长期的家具展示中心,这样人们才能亲自参观,并判断宜家的家具是否真的品质良好,由此也让顾客相信他们卖的家具是最好的,所以,售价较高是合理的。这是一种双赢的策略,因为,宜家不但可以在家具市场继续生存下去,而且可以持续博得顾客的信赖。

  坎普拉德的第一个家具展示场所位于瑞典阿姆胡特(lmhult)的一栋旧大楼内,这栋大楼是他向以前的老同事买来的。从他买旧大楼的决策也可以发现,坎普拉德是一个相当节俭的人,他认为凡事皆不可浪费,所有的东西都有第二次生命。虽然他是一个含着银汤匙出生的人,在他身上却可以看到节俭朴素的美德。许多瑞典人也具备这些美德,但利用它们建构成企业文化支柱的,则非坎普拉德莫属。这种价值观后来也影响了其家具王国的发展。或许坎普拉德认为他的店面必须具有美学价值,并与该地区内许多没有特色的大楼有所区别,所以他的展示场是仿照纽约古根汉博物馆(New York’s Guggenheim Museum)设计而成,采用圆形的设计以节省空间,并使得家具能够得到最佳的展示效果。此外,在开幕当天,展示场也

准备了咖啡与点心,因为,坎普拉德认为“空着肚子做不成买卖”。当坎普拉德成为家具商时,只有22岁。此时,他已经把公司的名字命名为宜家(IKEA),以此强调自己向家具零售业的转型。
 起步之初

  1953年成立的家具展售中心,一出师即全面告捷。店门尚未拉起,就已经有成千上百的人等着进入。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许多人系长途跋涉而来,因为展示场位于瑞典一个偏远的地方。宜家利用产品目录来吸引消费者的策略也宣告成功。此外,宜家商标的颜色(黄、蓝两色)与瑞典国旗相同,而且就印在目录的封面上,这样做的目的是想把一个信息传递给消
费者,宜家的产品是可靠的、干净的;而当后来宜家获得全球认同时,则发挥了强调其瑞典身份的作用。让顾客自由地在展示场走动,并触摸他们感兴趣的家具,这种做法,在当时是一项创举。人们爱极了这样的想法,因为如此,他们可以亲身测试想要购买的家具,且可以有更充分的思考与选择空间。从某方面来看,这等于是授权给一般的顾客,也使其不再仇视如暴君般的家具零售商。传统上,顾客必须为了那些他们无法在购买前碰触的家具付出极高的价钱。坎普拉德这种前卫且独创的想法,为现代宜家的概念打下了基础。

  同样也在这段时期,瑞典的现代化进展快速。影响所及,许多人从乡间移居到都市,这些人需要装潢新家,且预算越低越好。1954年,瑞典政府出版了一份刊物,叫做《优质住宅》(Good Housing),其中作了最小空间的规定,并规定每一个房间要有一个特定用途。宜家恰好在那个时代出现,与瑞典社会的急遽变迁不谋而合。宜家的家具人人买得起,品质又好,而且具有美感,所以,一点都不令人意外,宜家很快就掳获了一般消费大众的心。

  虽然宜家经营得相当出色,但是外界一直都存在着质疑的声音,特别是来自竞争对手的质疑,他们的论点是,廉价品的品质通常是靠不住的。他们试图引发消费者对宜家的不信任感,但是一本颇受肯定的杂志Allt i

Hemmet 在1964年所进行的测试,却粉碎了这些怀疑。在有关价格的测试中,一间客厅,利用两种不同方式来摆设家具:第一种全部都采用宜家的家具,另一种则摆放其他品牌的类似家具。结果,采用宜家家具的客厅与采用另一家较昂贵竞争对手家具的客厅,所花费的预算差异,后者竟比前者贵上750美元!这样离谱的差异,对于瑞典人而言,真是不可等闲视之,因为有许多人是第一次布置新家,因此,选择宜家的家具,就等于是在有限的预算之下节省荷包的做法。为什么现在宜家特别吸引学生、年轻夫妇,以及小家庭?与早期的原因是一样的,他们可以用负担得起的价格,购买具有一定品质的家具。

  对于批评者而言,因为宜家的价格低,所以品质与耐用度值得怀疑。同一家杂志也做了有关品质的测试,却支持了宜家所强调的品质。一家瑞典实验室的测试结果显示,宜家的家具比其他较高价的家具更为耐用。在一台机器中连续翻转55 000次之后,宜家的gla椅子(当时售价为33克朗)仍然完好无缺,但是,价位较高的Thonet椅子(当时售价为168克朗)则不然。这结果支持了宜家的说法,也再一次否定其竞争对手所宣称的,廉价品是劣等货同义词的说法。测试的结果,加上具有公信力的杂志的无形背书,进一步提高了宜家在瑞典的接受度,甚至包括中产阶级的家庭。而当宜家将触角伸向海外时,也同样获得世界各地的欢迎。

  宜家之所以能够以这么低的价格供应消费者家具,主要原因是他避开了中间商的盘剥。此外,宜家并不最终生产其设计的东西。对于坎普拉德而言,低价意味着可以尽可能地让许多家庭享有优质家具。隆格林(Gillis Lundgren)是宜家当时的设计师,无意中发现他可以把桌脚包装在桌面的下方时,由此灵机一动,想出消费者自行组装家具的点子。这样的方式可以大幅压低运送成本,而省下来的成本则可以回馈到顾客身上。此外,他们也鼓励顾客自己将产品带回家,省下来的运送成本同样也反映到了售

价上。

  坎普拉德其人
每一个员工,或者“宜家人”(Ikean)必须熟读坎普拉德自己所撰写的《家具商的信仰》(A Furniture Dealer’s Testament)。他的写作目的,是希望宜家的员工可以坚守这些过去五十几年以来,对宜家帮助极大的思维模式。而另外一个目的则是,即使当坎普拉德不再主事时,仍能保持宜家纯瑞典式的思维。那么,坎普拉德何许人也?为人如何?他的想法又怎样塑造了他的公司?

  坎普拉德是一个“看起来不像资本家的家具界国王”。虽然他非常有钱(据报道,他的身价高达270亿美元,根据《福布斯》杂志的说法,为全世界排名17的富翁),但他搭飞机时坐经济舱、搭火车时坐次等座,经常在折扣商店买东西,而且还在店铺关门的前一刻去买,因为那时最便宜。他住的旅馆,即使蟑螂到处爬,洗澡洗到一半水就被切断,也不引以为意。对他而言,有地方可以栖身就够了,再破旧也没关系。由于他的以身作则,他的部属也没有享受到更好的福利。他曾经说,如果他改变生活形态,变得比较奢侈,那么他所建立的王国就会倒下,因为宜家所赖以建立的根基就是低价战略。对于坎普拉德而言,将他所提倡的原则身体力行,就是一种好的领导方式。而他也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他的员工以及广大顾客,他与他们一样,都是普通人。

  敏锐的洞察力,当然也是坎普拉德的特质之一。他相信,在店面里有一家餐厅与儿童游乐设施——一间游戏室,里面充满各种颜色的球,可以让小孩子埋在球堆里 ——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肚子空空的时候做不成买卖,而在做重要的采购时,有小孩在旁边哭闹不休也没办法作正确判断。厕所也很重要,因为“不应该由一个满涨的膀胱,来决定买或不买”。此外,在结账的出口处还要有一个小餐吧,以发挥让顾客在采购之后可以冷静下来的效果。他也想出一个在出口处的小餐吧出售5克朗一支热狗的点子,意思是,一支宜家的热狗只要一个铜板就可以买到。在瑞士,一根热狗则是一

瑞士法郎,在德国是一欧元,在新加坡是一个半的星币。这些都反映了坎普拉德敏锐的商业眼光,以及他是多么希望,在宜家购物是一种愉快而没有压力的享受。对于他而言,赚钱,不管赚多少,就只是赚钱而已;顾客的满意才是最重要的。

  许多企业,上司与部属之间权力的差距很大,但是在宜家,情况并非如此。坎普拉德对待其同僚与下属,就像对待好朋友一般。当宜家刚起步的时候,他记得每一个员工的名字。为了提高员工的向心力,与他们说话时,坎普拉德会靠得很近,看着对方的眼睛,并在谈话结束时拥抱对方。他也会与员工合住一间旅馆房间,并与部属天南地北地聊到深夜。有时,如果只有一张床,他会跟他的同行者挤在一张床上。或许,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是因为坎普拉德太节俭了,但对坎普拉德而言,这是与员工建立情谊的好方法,而且就像南欧人一样,是建立互信的方法。他这种待人如家人的方法,当然使得他受到同事的喜爱。有两个波兰的主管,就非常喜欢坎普拉德这种东欧式的情感表达方法,他们很怀念在坎普拉德的房间里,坐在一起,手握着手,同声唱歌,高谈阔论。而坎普拉德的部属也试着以同样的方法对待其他的同事。如此,培养了宜家人的伙伴情谊,那种一家人的感觉。很明显的,坎普拉德的节俭与热情感染了整个公司。

  组织文化

  就像日本的企业一样,宜家喜欢直接到校园征才,或是晋用那些没有到过其他公司上班的人。宜家跟日本人一样,喜欢为公司训练,由公司训练,而且用公司的方法,训练员工。录用年轻人,不仅可以压低用人成本,而且也可以按照公司的方法,把他们训练成谦虚、正派、尊重同事的员工。此外,年轻人在踏进职场之初,较有冲劲与野心,也较愿意学习与承担较重大的责任。这种用人哲学,与宜家充满活力与热情的企业文化相符。更重要的是,经由内部训练与轮调,可以大幅增进员工对于整个公司组织的全面了解。在这样的用人原则之下,店经理的平均年龄只有34岁。这代表公司经常注入新血,而这

也使得公司对于事情的看法变得非常年轻,此外,也帮助公司迅速应付各种变化。最后,这样的用人政策也可以让宜家的决策更大胆、更快速。
 从外界的眼光来看,宜家无疑拥有集权式的企业文化,权力则集中在一个人,即创始者身上。他的部属在做任何工作之前,通常都会先问,“英格瓦会怎么说”,“你认为英格瓦会……”,或“英格瓦说过……”。他们常顾虑到坎普拉德的想法,他的话就像圣旨一般。在瑞典,宜家的营业时间本来只到下午6点,但是,当坎普拉德说,如果一家商店在人们刚下班不久后就打烊,是很糟糕的一种安排,营业的时间就延长到晚上8点。正如许多家族式企业一样,坎普拉德不愿意让宜家的股票上市,因为他认为,这样会因为股东倾向于只考虑短
期获利,而不利公司的长期发展。他也担心,一旦上市会有太多的外国股东,因而影响了宜家现有的运营模式。而且,上市的代价很高,至少要拨出三分之一的利润给股东,如此一来,宜家就没有办法累积足够的准备金进行大胆的决策,例如,宜家打算要先亏个10年,就只为了打进俄国市场。以上事例可以很明显看出,坎普拉德对于公司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上一篇: 可口可乐的品牌故事(上) 下一篇: 耐克 其人才管理谜底浅析